首页 > 精品赏析 > 【北京荣宝22春拍】私人珍藏“同一上款人”专题——李可染精品

111.jpg








“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也。” 

——齐白石



“可染艺术天地至广,而于山水匠心独运。峰峦隐显,云烟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树光,以墨胜彩,创境界以推陈。”

——吴作人







随着艺术品拍卖热度的逐渐回暖,藏家更加注重书画作品的品质保障。而“同一上款人”这一专题品牌,不但体现作品来源可靠,更彰显出艺术家与藏家之间的交流方式及真挚的情感。


北京荣宝2022春拍中将推出数组“同一上款人藏画专场”,其中最为惹眼的当属两件“玉琳”上款的李可染作品。二十世纪最具盛名的山水画革新画家之一李可染先生,融贯中西,其作品笔墨厚重、光影幽冥、构图饱满,是现代写实派积墨山水画集大成者,尤其以漓江山水系列享誉画坛。近年来李可染作品备受藏家的追捧,拍卖成绩斐然,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此两件作品中上款人“玉琳”即冯玉琳,天津人。工作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因工作原因,与李可染相识,其弟冯玉琪,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二人均与李可染交好。1960、70年代,李可染有数幅作品赠予冯氏兄弟,且均为上乘用心之作。此次参拍的两件作品也即将收录于《李可染全集》。




112.jpg





BEIJING RONGBAO

2022 SPRING

李可染《爱晚亭图》




113.jpg


李可染  爱晚亭图

设色纸本

59×48cm 

款识:爱晚亭图。玉琳同志属正。可染画。

钤印:可染、李、传统今朝





爱晚亭坐落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下。亭子四周遍植枫树,每逢岳麓山深秋时节,可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长沙岳麓书院续志》载,爱晚亭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修建。传说该亭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依唐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更名为爱晚亭。李可染一生创作“爱晚亭”这个题材多幅作品。




114.jpg

作品局部


抗战时期,李可染在当时的军政部一路宣传抗日,一路画漫画一路画壁画到过长沙,还留下他在长沙街头画大壁画大漫画时工作照。可惜,李可染他们从长沙撤离后,日军立刻进攻长沙,长沙的国民政府守卫军点了一把火,就是著名的文夕大火,整个长沙古城多条街道都被烧掉。李可染当时画的这些漫画、壁画也都被烧掉。但是,这就留下了李可染和长沙的联系。



115.jpg

作品局部


李可染后来画《万山红遍》的时候,表达的万山红遍主题就是他想象中的岳麓山。李可染还画过岳麓山里以“爱晚亭”为核心景点构图的作品。他所画的几幅《爱晚亭》构图都不相同。这幅《爱晚亭》较其他几幅境界较为开阔,其他为中景构图,基本没有远景。这幅除了中景树林,树林掩盖下的爱晚亭外,还有后面的岳麓山,以及岳麓山后一层一层的云。这个境界在李可染画《爱晚亭》的作品中,算是境界最开阔的一幅。在色彩表现上,这幅《爱晚亭》比较偏红,以赭石染墨,赭石中还掺了一点朱磦,使画面更明亮。


116.jpg

作品局部


李可染画的是爱晚亭秋天的晚景。爱晚亭的亭子就是取自杜牧《山行》。“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写的这个地方,看夕阳西下,残阳返照,这种景色极美。李可染画的就是黄昏时夕阳返照在爱晚亭上,以及爱晚亭旁边枝头形成的逆光景色。极其富有诗情画意。亭子基本以白描勾勒,而真正的爱晚亭是有蓝色琉璃瓦覆盖,但是李可染画的爱晚亭像是透明的玻璃亭子。这是李可染在绘画中进行了取舍,为了表现出明静的画面感,让山、水、亭、树都有一种光明的玲珑剔透的感觉。








BEIJING RONGBAO

2022 SPRING

李可染《江山胜览图》


118.jpg

李可染  江山胜览图

设色纸本

69×48.5cm  

款识:江山胜览图。写桂林月牙山襟江阁,玉琳同志属画即请教正。可染作。

钤印:可染、河山如画




建国初期,中国画的改革提上日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国画运动”呼声日高,旨在为新时代呈现出新风貌,于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于风格上表现时代鲜明特征,于形式手法上创造新的笔墨语言。而在建构山水画创作规范的过程中走向“写生”状态,“写生”成为山水画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众多画家游走祖国大江南北激情创作,将中国画的变革发展推向了新高度,无不表露着昂扬热烈的时代精神。



120.jpg

作品局部


李可染的创作也于五十年代阶段进入了写生山水的高峰期,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五赴桂林,漓江奇秀,江水如碧,引人入胜。1959年李可染赴桂林写生后,“漓江山水”成为李可染数十年反复创作的重要题材,学界认为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井冈山”,如果说井冈山表现崇高的主题,那漓江则是画家表现内心丰富情感的寄托。他在不断的创新中进行由写生向创作的转变,在复杂的变化中寻求不同意境的营造,创作出了众多精品杰作,“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这一题跋多次出现于画作中,可见他一直在探寻属于自己心目中桂林山水的完美构图,所出之作都经过诸多形式构思推敲,反复试验画出数幅画稿,如其所谓“采一炼十”,终而锤炼出最能表现桂林山水雨雾烟岚的笔墨。



121.jpg

作品局部


此幅《江山胜览图》是李可染画过多次的题材,运用了其最擅长的积墨山水之法,款识中提及其描绘之景为桂林月牙山襟江阁,全作构图极为有趣,奥妙无比,值得揣摩。画分两段,中间分割线整齐而下,左侧山体占据画面四分之三的篇幅,其间山路蜿蜒崎岖,襟江阁立于山林之间,游人或交谈甚欢,或向上攀爬,幽然闲适。右侧留有四分之一篇幅的空白,其上绘有六条帆船,垂直相错,缓缓前行。以高角度垂直视角描绘而出,呈现出虚实相间、左实右空的灵动之景,左侧月牙山以积墨之法绘就,构成饱满坚实的画面,然实中有虚,楼阁、山门、逆光的树影,将整个实实的山体,进行了几处局部的虚化处理,使得积墨间透露出无限丰富的调性与层次。




122.jpg

作品局部


而右侧漓江之水以留白形式呈现,整体为虚,空无所有,然虚中有实,六条小船、右上角的款识题字都是虚中见实的处理方法。这种手法处理得益于李可染于五十年代到三峡万县写生之时所悟,将画面间墨与白之间的变化处理成5个调性,使全画呈现出非常丰富层次感和强烈的虚实转换,而又浑然一体。此画中可见铺色用水很大,山体边缘处花青水从形体溢出,这不仅成为画面虚实之间微妙的过渡地带,同时也使得山峰似乎散发绿光,使得积墨山体灵动如绿,花青之色从山上一直沿着树林树梢的边界至水中,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意境,增强了整个画面调性的统一。



123.jpg

作品局部


李可染在学习西画时对素描特别重视,尽管画面中有强烈的黑白对比,明显的逆光、侧光的存在,依旧可以全面的把握整体做到素描调性统一,融汇中西,运于己法,这便是李可染山水画的过人之处。观其画别开生面,俯仰周览,意境独特,可见气势撼人,而又朴实近人,而“李家山水”最可贵之处则在于品读其景色背后所蕴含的“澄怀观道”般的民族传统精神。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