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泥活字套印本——再现筵席边的射礼 | 北京荣宝21秋拍

预展时间

2021.11.30.-12.01


拍卖时间

2021.12.02


拍卖地点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1号)




汉代 投壶画像石 河南南阳市汉画馆藏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游戏文化同样丰富多彩,球类游戏有蹴鞠、捶丸、马球等,棋类游戏有象棋、围棋等,智力游戏有七巧板、九连环等。投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投壶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的二重性质,它以礼仪的形式出现,始终与儒家道德相结合,贯穿了由先秦至明清的整个古代社会,甚至近代还有出现,又兼具娱乐游戏的特征,在古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之时,为宴饮气氛助一把力。司马光在《投壶新格》提到投壶可以“和朋友之和,饰宾主之欢,且寓其教焉。”还可以“用诸乡党,用诸邦国,”




司马光《投壶新格》


投壶在发展经历了燕饮嘉礼、文人雅戏、百姓游戏三个阶段。最初,投壶以嘉礼的面貌出现在《礼记》中,儒家所奉行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而投壶就来自于其中的“射”礼,被用来代替射箭,有“凡宴不射,即为投壶”的说法,投壶的游戏中,巧妙的体现着六艺中“礼”的重要性。《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虽然投壶只是游戏,但在游戏背后,体现的却是古人尚礼的精神。此时投壶端庄古朴,重仪制,轻技巧。


随着时代发展投壶天生具有的娱乐游戏性不断增强。尤其在魏晋时期,投壶开始向多样性与全面娱乐化方向发展,文人雅戏阶段的投壶介于端肃古礼和狂欢饮乐之间,文雅而不失趣味,出现以投壶为代表的新投法,开始注重观赏性和技巧性,技艺愈见精巧和多样化仅绕壶一种亦细分多样花式。


据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篇:"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小豆,爲其矢幺跃也。今则唯欲其黯,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其尤妙者,有莲花验。汝南周璋弘正之子,会稽贺徽、贺革之子,并能一箭四十余验。贺又尝爲小障,置壶其外,隔障投之,无所失也。与欧阳修《投壶新格》及后世投壶图谱的同名花式投法不同。除验壶之名目繁多,高手辈出,文中还提到有隔屏投壶之法。《太平御览》引《晋书》称"石崇有妓,善投壶,隔屏风投之"




《投壶谱》



最终,隋唐以后,投壶的娱乐游戏性发展至极致,已不仅是文人雅戏,亦深入民间,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游戏。雅俗共赏、花样繁多,唐代出现了背坐反投,宋代司马光有专著《投壶新格》,规定了投壶的二十种投法,明代根据《投壶奏矢》书中记载,发展出投掷技法140多种,而且流传海外。




明代商喜《明宣宗行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投壶受皇帝偏爱,乾隆御制诗《投壶》云:秋风动帘幕,晓阴忽开晴。中堂聚嘉客,投壶台我情。一中拒云巧,三辞礼亦成。胜负不相角,新诗还共膺。另乾隆《咏投壶 》云:文士风流非所慕,先王制作至今存。宾主雍容欢即洽,降升揖让节堪论。哨壶枉失虽微物,我欲为之一探源。乾隆皇帝以投壶怡情,以投壶为名作诗,可见其对投壶游戏的喜爱。




《清高宗御制诗二集》卷五《咏投壶》




清乾隆 御制龙凤纹投壶




投壶作为古人一直喜爱的娱乐形式,既可作为礼乐教化的标本,研巧古礼的仪制与内涵的发展;又可作为游戏的模式,探究游艺的属性及其俗化改变过程。古人在游戏的同时记录和阐述投壶游戏,自古以来著书作画者不绝于史,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古代礼乐文化的盛衰、演变,探寻古人对雅趣生活的追求。


2021秋北京荣宝拍卖中《投壶谱》一卷,李瑶撰,为清道光九年(1829)泥活字本,投壶版画部分三色套印,此书运用多种印刷技术,是我国版本印刷史上的珍贵文物,随着清代晚期政治动荡,投壶这门古老的中国宴乐游戏在贯穿两千多年后戛然而止,相关文物大多湮没不存,此册拍场仅见文献无疑对研究古代游艺史、礼乐史、青铜工艺史、版本史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综合参考价值。


此版本《投壶谱》公藏仅湖北省图书馆收藏一册,该书于2020年10月30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该书即古人据于德,游于艺的生活处事态度的体现。




投壶谱

LOT.3517

(清)江苏苏州 李瑶

清道光泥活字本 1册 白纸 线装


提要:

是书为活字三色套印本,卷首有道光三年沈钦韩序,嘉庆二十四年李瑶自序,次格例,正文收录投壶图名目二十四品,外图六,补例旧谱九法,末有道光九年李瑶跋,称此本乃“道光己丑秋就毕升活字版变意成之”。投壶是古代士大夫雅集时的一种投掷游戏,亦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从先秦延续至清末。投壶礼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者由于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的宾客的确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李瑶(清),字子玉,江苏苏州人。曾任吴门幕友。道光年间寓居杭州时以泥活字印成《南疆绎史勘本》、《校补金石例四种》


著录: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667。


25.5×15cm

RMB: 150,000-250,000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