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荣宝24秋拍】晋唐圣像 花雨霓裳

001.png

002.png



001.png

002.png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 



龟兹西汉时隶属于匈奴。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龟兹服从于汉。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汉廷在龟兹东乌垒城设西域都护。王莽时重又隶属于匈奴。5世纪前期,龟兹一度被柔然控制。448年,北魏攻占龟兹 。5世纪末,曾隶属于西方强国嚈哒。此后,龟兹曾先后遣使于西魏、北周和南朝的梁。隋代时,龟兹臣属于北方西突厥汗国。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曾遣使入朝。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军攻灭高昌,设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并设安西都护府,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军攻灭龟兹,将龟兹纳入统治。658年,唐朝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790年(德宗贞元六年)以后,吐蕃占据龟兹。840年,龟兹进入西州回鹘势力范围,人种也逐渐回鹘化。


11世纪末,回鹘的喀喇汗王朝改宗伊斯兰教,对西域诸佛国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圣战”。14世纪,改宗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黑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当地佛教僧侣或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或逃往异国他乡,或抗拒被杀。 


随着黑汗王朝(操突厥语的民族在今新疆、中亚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强盛,大概在11世纪末,龟兹脱离西州回鹘,归附喀什噶尔汗,皈依伊斯兰教。从此,龟兹不再是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权。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归入清版图,定名库车。



1903年德国人拍摄新疆龟兹地区古城遗址


003.png

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同时还是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龟兹古国扼守丝绸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龟兹人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现今这里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研究、发掘龟兹文化艺术的内涵,将对中亚、西亚、及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004.png



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丝路北道重镇龟兹。早在公元三世纪时,佛教在龟兹地区已广为传布,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已很频繁。 


公元初年前后,印度佛教经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安息(今伊朗高原),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并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传入龟兹。龟兹佛教以小乘为主,兼及大乘。公元3世纪中叶,龟兹佛教进入全盛时期,《晋书·四夷传》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西晋以后,龟兹的佛教已经相当普及。唐贞观元年(627年)著名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在《大唐西域记》纪述屈支国(即龟兹)的佛教:“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 


佛教很可能是最初由龟兹传入中国的。法国汉学家列维在《所谓吐火罗语B即龟兹语考》一文中指出据中国最早的2世纪佛经译本中的佛教用语如“沙门”,“沙弥”不能对比梵文的sramana、sramenera,但与龟兹语的samane、sanmir很近,由此断定中国2世纪佛经必定是从原始的龟兹语翻译而来,龟兹语作为佛经传入中国的谋介,大约在公元一世纪。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如龟兹国师鸠摩罗什于401年到长安,组织译场翻译佛经。来自龟兹的高僧还有龟兹王世子帛延,帛尸梨蜜、帛法炬、佛图澄、莲华精进等。



005.png



龟兹石窟是世界佛教艺苑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保存着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形成、发展和流传演变的清晰脉络,而且对于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特殊的价值。 


龟兹的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包括6个主要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尕哈石窟,玛扎伯哈石窟,托乎拉克埃石窟。保存洞窟总计达600余个,壁画近10000m²。其中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建造最早的,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有编号的洞窟达236个。



006.png



龟兹石窟融合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龟兹石窟群比较集中,洞窟形制类型完备,壁画题材内容丰富。随着佛教东渐而出现的东西文化交融现象也有脉络可寻。龟兹石窟影响着西域和中原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因此,龟兹石窟不仅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亚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承佛教文化、模仿印度支提窟的同时,根据本地岩石酥松易于坍塌的特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是佛教理念和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这是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007.png

新疆龟兹石窟壁画在龟兹佛教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千年历史沧桑、宗教易宗过程中遭到严重毁坏。从残存部分的壁画中,不仅可以看到早期受印度犍陀罗和秣兔罗艺术的影响,而且从中也可见其壁画艺术的自身发展进程,逐步揉合本地区、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浓郁的龟兹风格。


008.png

克孜尔189窟说法图 , 主尊人物、背景等皆一一用线勾绘,再施以晕染。勾画躯体的线遒劲有力而富于弹性;佛菩萨僧侣被衣物遮盖的躯体部分密布圆润流畅的 U 形双勾曲线,形成明显的湿衣贴体效果,施色平涂却足以呈现身躯的曼妙起伏;供养人的衣物大量使用干脆利落的直线、尖角,凸显出衣饰的厚重和人物的挺拔劲健。


009.png


本拍品与克孜尔189窟主尊对比,可见画面线条满布,密不透风,人物刻画优雅从容。佛祖半圆形馒头顶发髻,有四层头光,长耳,眉毛与眼眸间拉距较大,眉毛与鼻子刻画连成一线,后半部分呈上挑升态,佛祖均描绘出双眼皮,嘴巴微启,头向左倾,搭右肩袈裟,身后身光中同样呈火焰纹的描画,可见在以龟兹绘画为代表的西域绘画中,线条已经成为描绘、叙事、造型、布局的最主要手段。在这些佛画中,线条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繁密、类型化、细劲切入、挺硬。


010.png



本拍品与克孜尔壁画释说法图身形与手印对比中可见,佛祖右手均呈V字形,四指呈扇形放射状打开,头向左倾斜,微微侧面。


011.png


本拍品与克孜尔石窟新1窟出土释迦泥塑对比中可见,佛祖细眉长目,注重刻画佛祖双眼皮的呈现,且眼珠多描绘在上眼皮上中部,以表现佛祖的以脱凡尘之态,唇部刻画十分细致,嘴唇微启,双下厚装,嘴角上扬,且朱红色的表现十分写实,如有亲面佛祖之感。


012.png



在龟兹佛画的色线配合中,线描对造型及整体画面发挥着基本、核心的作用,晕染只是起到增强画面凹凸效果的功能。在典型的西域佛画中,佛教形象的所有细节皆用线条勾绘,除了佛教形象的外轮廓线,佛衣回旋转折的细节,裸露躯体胸腹块面的分割、肢体关节的转折,甚至脸部鼻梁阴影部分,也往往先以线条勾绘,再沿线晕染,而且色不碍线,线条是整体画面的骨架、支撑,没有色彩,形象依旧鲜明生动,晕染只是强化了画中人物裸露肌体的凹凸起伏,增强了画面整体的浮雕效果,对最终的画面效果起着强化、增色的作用。


013.png


西域式线描的强大功能,除了表现在别具一格的人物塑造上,还体现在对整体画面结构的影响上,即通过对画面的组织,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图中可见本拍品中供养罗汉中线描讲人物胸肌做出详细的呈现,使之变得立体。与克孜尔189窟对比可见同样的搭右肩,袒胸的衣着穿搭。另外重要的是供养罗汉嘴部三角形的胡须表现是龟兹佛画的重要地域特征。


014.png


本拍品与克孜尔186伎乐图人物手形对比中可见,龟兹绘画中的手形刻画十分独特,造型特别具有张力,手指呈张开又内勾态,但注重手指线条的波折与妩媚呈现,十分典型。


015.png


西域佛画的画面细节,很多是按照标准的样式方式存在的。如图本品与新1窟中供养菩萨、与伎乐头上的头冠呈现两带托一圆光的标准样式,这与犍陀罗的菩萨样式是一脉相承的,佩戴这些华丽的头冠,显示出菩萨非人间的绚丽和高贵。


016.png



在主尊背景当中,通过本品与克孜尔第17窟窟顶壁画对比,可见龟兹佛教绘画中,多呈现菩萨以交脚态在圆形光环中,呈单尊或双佛并坐,或三佛同在日光中的标准化样式。是西域佛画的独特面貌和样式特点。


017.png

另外龟兹绘画中画师们常用的颜色有赭石、土红、青、绿、白,特别是以青、绿为主,形成了龟兹风格绘画装饰性色彩特征。由于龟兹壁画中裸体、半裸体形象较多,所以画面中采用赭石和硃镖的分量也很大, 人物比较少的画面中,以青绿色为主色调 ;龟兹壁画采用西域较为盛行的晕染法,又称为“凹凸晕染法”加之少许使用平涂的方法, 凹凸晕染法就是在裸露的身体部位用由深到浅的颜色一圈圈涂抹,使之产生清楚的凹凸效果,加强人物的体积感和立体感。龟兹壁画的凹凸晕染法也是来源于印度,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在明暗面上的对比会更加强烈些,色彩的运用上明度更加鲜明。


8c300776a3c7c5b8.png

比较值得关注的是龟兹壁画在色彩运用上交叉和间歇地使用不同色块的颜色,底色多是青、绿、朱、白四种颜色,在冷色的青绿之间,间或以暖色朱色来间隔,形成白色和青绿以及朱色之间的互补关系,形成了冷暖对比鲜明却又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总体呈现出暖色调。龟兹石窟壁画多用蓝、绿、白表现出一种冷色调,给人明快清爽之感,且颜色对比鲜明强烈,富有节奏感和装饰性,究其原因,是当地人企图在生理和心理上追求一种视觉色采均衡。古龟兹受自然气候影响,四周多沙漠戈壁,缺少绿色植被,使人的色彩感觉失去平衡,为了弥补视觉需求和心理需求,便本能地自发地寻找黄色的补色,蓝、绿色恰好补充了人的感觉对全光谱色的全面要求。




019.png





020.png

本件为狄平子家旧藏,附狄平子家属来源证明照。上海博物馆藏唐代涅槃图为狄平子旧藏之物,与本件为同一来源同属新疆龟兹风格。




021.png


022.png

023.png

本件龟兹绘画不仅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的时代特色,也真实的反映出古代龟兹社会文化的样貌,而且壁画在不同程度上留下了希腊、犍陀罗、印度、中原和其它文化的影响痕迹,研究西域早期绘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信仰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研究西域历史、文化、等都有极高的钻研价值,放观世界领域,现存世龟兹早期绢画可谓凤毛麟角,本件可谓是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三十年来,所出最早中国绢本绘画,极为珍贵,艺海拱壁,藏家当慧眼宝之。


龟兹佛教绘画存在所展现出来的并非只有文化价值,也包含着民族文化的思想,它代表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多种思想融合的地区。它包容着多种宗教思想,收藏新疆早期绘画能够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对维护新疆稳定,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较为长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024.png

025.png

026.png



018.png


20.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