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荣宝24秋拍】“领袖诗意画”之璀璨明珠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

001.png

002.png



QQ浏览器截图20241125132852.png


傅抱石,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20世纪杰出的国画家、篆刻家、美术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193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1949 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山水画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美术史论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004.png005.png

006.png




“领袖诗意画”之璀璨明珠

 ——傅抱石《芙蓉国里尽朝晖》

文│ 张翼 (荣宝斋艺术品鉴定中心)


01.
“领袖诗意画”第一人


1949年后,“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成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在风云交汇之际,傅抱石以敏锐的洞察力,积极适应新社会的需求,探索红色美术的创作道路。
傅抱石以极大热情投身于“领袖诗词”的创作,将诗词中蕴含的浪漫理想、豪迈激情,以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具象化的视觉图像。1950年至1965年间,他为当时发表的36首“领袖诗词”绘制了磅礴壮美的画作,如《清平乐·六盘山词意图》、《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东方红》、《蝶恋花》、《江山如此多娇》、《峨眉处处有歌声》和《西江月·井冈山诗意图》等。这些作品构成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领袖诗意画”的完整序列,确立了他作为此艺术品类第一人的地位。


007.png




02.
“霞光”图式的巨大成功


1958年至1965年,美术界倡导“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理念。美术史家万青力指出,尽管这一时期仅持续八年,却成为了无数艺术家心中社会主义美术的黄金期,他们在此期间完成了一生中最璀璨的艺术作品。这段时期,不仅是新中国文艺群体创作激情的井喷期,更是傅抱石艺术生涯中的黄金岁月。
1959年,傅抱石与关山月联袂创作了《江山如此多娇》,并开创了“红日”图式。《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大成功奠定了他在新中国画坛的崇高地位。1960年,傅抱石荣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传席说:“60年代初期,傅抱石的画总趋势是向上发展,成功作品越来越多。这时期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
1964年,继“红日”图式之后,傅抱石在《芙蓉国里尽朝晖》中又开创了“霞光”这一全新的经典图式。此幅荣宝斋珍藏《芙蓉国里尽朝晖》使用俯瞰式全景构图,以细腻笔墨和绚烂色彩描绘了三湘大地的壮丽与富饶。远景处,花青加水墨泼染绘制出湘江两岸起伏的九嶷山; 右边山峦则是典型的“抱石风格”——“抱石皴”与“破笔点”结合使用,表现出树木葱郁而山石裸露的山体特征。近景处,湘江波涌,舟船穿梭,两岸工厂密布,橘子洲头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
最重要的是,傅抱石在此画中使用红色颜料铺染,使得江天一色霞光纷披,点睛“尽朝晖”的主题。在此,鲜艳的“霞光”成为了一种昂扬蓬勃、寓意希望的图式语言。进一步说,这种红色“霞光”图式具有极强的内涵,一方面代表自然界的光线和光色,另一方面成为新中国万物生机勃勃的精神象征。这张作品完美地诠释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两结合的艺术理念。
《芙蓉国里尽朝晖》是傅抱石在“红日”图式之外,在“霞光”图式创新上的又一次巨大成功,见证了他不断突破的艺术精神。这使得《芙蓉国里尽朝晖》成为傅抱石脍炙人口的名作,更堪称社会主义美术黄金期的巅峰之作。

008.png



03.
写生融合山水画的新程式

傅抱石倡导“笔墨当随时代”——描绘新中国建设场景的崭新风貌。为此,他成功地以写生方式将祖国建设融入文人山水画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多次踏上写生之旅,包括1957年的东欧写生、1959年的韶山写生、1960年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的东北写生和1963年的浙江写生。这些写生实践,不仅是他艺术造型训练中“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过程,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综观傅抱石“领袖诗意画”创作,他已将写生中提炼出的规律融入其中:
“山水画要有时代气息,根据内容需要,往往加些点景人物,房屋或者其他建筑设施。这在山水画中是极为重要的课题,不能忽视,更不容易随便添加,若处理不好,往往会破坏画面气氛.........点景人物可以小喻大........适宜放在构图的前中景,并要考虑前后空间关系、主次关系.....点景人物一般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宜以一当十,不能繁琐。”
荣宝斋珍藏《芙蓉国里尽朝晖》这幅作品,便是傅抱石写生能力与布景法则的杰出展现。怎样将工厂和发电厂这些现代图像意味的人造景观加入古典山水画? 轮船、电网和烟囱等工业元素又怎么处理才不呆板? 这些难题没有难倒风格早已成熟的大师。傅抱石在左侧山脚布置了多根挺拔刚健、浓烟滚滚的烟囱,与山间错落有致的工棚上下呼应,营造出热火朝天的工厂氛围。右边葱茏树木之下,是工友们的劳动场地,丰硕的果实烘托了浓厚的劳动气息。远处江面上,多艘船舶停靠岸汀,星星点点,与山峦相融,不显突兀。点景人物则放置于画面前景的运输船上,人物或摇橹,或撑杆,或结网,虽寥寥数人,却能以小喻大,展现繁忙的运输景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写生手法,傅抱石成功地将社会主义建设场景与山水画相融合,实验性地构建了中国山水画的新程式。他的新程式满足了新中国建设中那些充满喜悦与激情的景象的需求,又保留了山水画的传统形态、笔墨品质和艺术性。相较同时代人艰难且尴尬的尝试,傅抱石的山水画现代转型无疑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010.png

011.png




04.

结语

此幅《芙蓉国里尽朝晖》不仅为荣宝斋所藏珍品,更是傅抱石与荣宝斋交往的珍贵见证。在傅抱石艺术生涯辉煌的五六十年代,他与荣宝斋结下了深厚友谊。彼时,荣宝斋经理侯恺为傅抱石故交挚友,每当傅抱石来京开会,必定造访荣宝斋。工作人员总是悉心为其研墨、理纸、备颜料,无微不至,使得荣宝斋成为傅抱石在北京的家。据《傅抱石年谱》记载,1964年,傅抱石在回复荣宝斋营业科田宜生的信件中,详细提及了《芙蓉国里尽朝晖》诸多事宜。这充分显现了他的“领袖诗意画”系列创作与荣宝斋的密切关系。
此幅《芙蓉国里尽朝晖》不仅是傅抱石“领袖诗意画”系列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他在1958年至1965年这一社会主义美术黄金时期,倾尽心力打造的巅峰之作。



参考文献:

陈传席编著:《傅抱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

叶宗镐编:《傅抱石美术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 年

徐湖平编:《傅抱石家属捐赠: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中国画》,荣宝斋出版社,2006 年

龚良编:《傅抱石家属捐赠: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写生画稿》,荣宝斋出版社,2007 年 

万新华著:《傅抱石艺术研究》,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年 

傅抱石著,山谷编:《傅抱石谈中国画》,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年

叶宗镐编著:《傅抱石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 

郑贸达著:《百年荣宝斋记忆》,荣宝斋出版社,2019 年 




018.png




20.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