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荣宝24春拍】中国书画·荣名为宝——张大千专题

00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5-1.jpg

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传说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誉为“华山第一天险”。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记述传世。

大千兄弟多次登临华山,1934年9月至10月,张大千与其二哥张善孖首次游西岳华山。1935年重阳日,张大千再次与亲友一同游华山,饮菊花酒。并于同年在北京举办“张大千关洛纪游画展”,沅叔傅增湘为其作序,即提到了这次华山之游:“吾蜀张君大千,昨岁登览华岳;正值中秋,今复招俊侣,为峰头重九之会。”

《华山图》以张大千在三四十年代擅长的青绿山水画法为之。山岩以青绿与赭石相间,显得鲜艳灿烂,加上缭绕的云雾,险绝与壮观一并展现在画纸上。云海间的长空栈道着以赭色,一白衣高士行于间,十分醒目。山峰高处两游者相背,一坐于石上休息,一扶壁而立小心看风景,同时也在为栈道上的人捏了一把汗。悬崖绝顶处一树奇松更突显了华山的险峻,悬崖自上陡然而下,直至下面云雾缭绕处,仿佛是一段空中的山体,无源无底。

此幅作品原为钱镜塘旧藏。钱镜塘(1907-1983),浙江海宁硖石人。西泠印社社员,书画家、收藏家。












6.jpg

7.jpg

7-1.jpg

于非闇评:“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为画道人赞赏,谓能大胆别创新意。”原因是“他对于女性观察得很精密,能用妙女拈花的笔法,传出女儿的心声,这一点是他的艺术微妙,也是他在女性身上曾下了一番工夫的收获。”大千先生也曾在一首题画诗中自道:“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一个重要原因是张大千认为“男人不如女人美,不如女人入画”。在他看来,这世上够得上“奇”的男人实在太少,所以他有“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之句。

《执扇仕女图》画中仕女宽袖连身裙、腰系直裾,莲步轻移,左手执扇,回首眉目如波,似满腹心思的将眼光落在别处,楚楚动人。正应画中题诗云:“欢行流水心,妾守幽闺性。蛾眉颦不展,蕉心比侬命”。红颜为君消这一幅憔悴的形象已落落而出,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画面又以虬曲写意的柳枝为背景,与执扇仕女纤细窈窕的体态互相映发,表现了传统文人含蓄的审美态度,古典之韵味。









6.jpg

8.jpg

9-1.jpg

文人墨客都喜用诗词、吉祥题材的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寿星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景。南极仙翁是中国神话中代表长寿的神灵,是福禄寿三星之一,又被称为南极老人星。此幅《寿星图》作于1930年,是张大千为友人“季凤先生”祝寿的一幅寓意吉祥长寿题材的作品。张大千题“摹梁风子《寿星图》”,“梁风子”即梁楷,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初师贾师古,中年后承宋初石恪画法,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自成一格,是南宋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张大千取其画风之“逸”,自由奔放、意趣超旷、潇洒自然。画中南极仙翁相貌高古奇特,头高额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不见了传统中的手杖与寿桃,着重刻画人物潇洒自由,注重表现古代高士品格中洒脱高雅的一面。南极仙翁乘云海而来,远景墨色高山一角出画面,右下角近景大写意树枝虬曲多姿,构图新颖,不尚法度,得之自然,充分体现出张大千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6.jpg

9.jpg

10-1.png

此幅《山荫高士》于1934年春作于网师园。画中高士靠溪岸,倚石而坐,长吟索句。张大千舍惯用的梧桐树下觅句,改对岩隙探首伸出的老梅思索。此“疏影横斜”非月下万玉绽放,清香沁人之幽致,入眼处,老梅如枯爪戟张,枝干秃然,见寡冷荒凉之意。布局、笔墨皆取法渐江,方折用笔绘岩层,极得嶙峋崚嶒之状,尤见明显。惟配置高士,以细笔薄染出之,于清疏逸意境中,稍添生气,与渐师画境略异矣。












6.jpg

10.jpg

11-1.png

张大千早年受曾熙影响,以师法古人为主,尤醉心于石涛,旁及陈淳、徐渭、八大、弘仁、髡残等名家。中年后转师造化,数次登临黄山、峨眉、青城、雁荡等地,遍游名山大川,以写生体悟化用古法,孕出新意。

《三月江南好》创作于1945年,画面中构图简洁,意境优雅。近处的水湄,浅生的芦苇,湖心孤寂的小舟,远望的山峰,高士独钓,寥廓江天之上,山水境界开阔,诗情画意尽显其中。画面用笔不多,但意境已出,朴实的笔法含蓄而生动,孤影垂钓其间,无笔墨处皆成诗境,所谓“无声之诗”正可以此为注脚。”令观者在寂寥中窥得境界,知画境植于心境,非胸襟彻廓者不能为之。










6.jpg

11.jpg

12-1.jpg

张大千《松下高仕》创作于1944年,画中两次题款,一次于六月,一次于秋日。首次题款表明画中高士为魏晋时期著名的修道者徐则。徐则故事出自《隋书》,曾在天台山辟谷,“绝谷养性,所资惟松水而已”。后隋炀帝极力征之,不就。张大千以徐则隐逸故事入画,徐则大袖飘然,赤足盘坐于树根之上,神情放旷自达。题识中“用吾家叔厚法写此”。点出此人物白描取法自元人张渥,笔法劲利飘逸,线条精谨秀润,神态细腻生动如行云流水,虽临自“叔厚法”,但在其中参入己意。背景山水长松多干笔皴擦,焦墨点苔,墨笔放纵疏朗。第二次所题“写似志翔仁兄”,当是此作后归为友人“志翔”所藏。









12.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