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荣宝23秋拍】中国书画·荣名为宝专场精品赏析(二)


1.png

00.png


2.png



“中国书画·荣名为宝”专场是北京荣宝近现代名家书画的品牌专场,向来以传承有序、来源清晰的精品路线为宗旨,吸引众多藏家目光并备受追捧。本季“荣名为宝”专场推出名家力作近六十件,其中吴昌硕《春风满庭图》有十一个出版著录信息,张大千《闲吟策杖倚天风》有二十三个出版信息,李可染《牧牛图》《归牧图》、傅抱石《早随烟月上瞿塘》、何海霞《西陵峡》《且看千山起卧龙》、潘天寿《山居图》、王雪涛《孔雀古松图》、于非闇 《牡丹锦鸡》皆来源清晰,或出版于重要出版物。














3.jpg

307

李可染 (1907-1989)

牧牛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李、李下不整冠

款识:铁云前辈法正。李可染画。

鉴藏印:黎氏荣乐藏画印、乐在其中

说明:

1.此作品来源于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季拍卖会「天民楼」藏近现代书画专场LOT.1226。

2.此作品原藏家于1993年5月在香港收购。

出版:

1.《李可染画集》P13,1962年。

2.《李可染画集》P13,1963年。

76×42 cm. 约2.9平尺

RMB: 800,000-1,000,000


4.png

出版物封面


李可染画牛作品数量很多,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画的水牛以“渡水牛”居多,总是牛与牧童结伴,以水墨皴擦渲染,淡着色,多取长方形,以斜对角线和“S形”构图安排画面,重视人物动态和表情的描写。

古代画家画牛作品表现了画家对身边生活敏锐细致的观察,和对于牛和人物情趣的盎然兴趣。元明清文人画家笔下也有牛的形象,但鲜有以画牛为专擅的名家。直至近世,牛马等动物形象再度进入画家视野,徐悲鸿、刘海粟、黄胄、岭南画家等都有画牛的作品,而以李可染画牛作品独多,成为他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可染画牛,遥承唐宋绘画传统,在题材方面大体不出前人范围,但不是临仿前人,而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直接观察与感受。李可染后期画牛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环境氛围的描绘,表现出山水画大家纵放自如的高明,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写意笔墨比之早年的放逸潇洒更自由不羁,沉着痛快。













5.jpg

308

李可染 (1907-1989)

归牧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李、可染、孺子牛

款识:归牧图。可染。

说明:此作品来源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秋拍Lot1024。

出版:

1.《李可染画论》图版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2.《李可染画论》图版9,台北华正书局,1987年2月。

69.5×47 cm. 约2.9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6.png

出版物封面


《归牧图》图绘苍郁浓荫下,牧童持树枝驱牛渡河,为其晚年典型的牧牛图式。牧童坐于前方牛背上,扭身张望,似在呼唤紧随其后的水牛。画家用丰润的淡墨绘牛,笔触大而简,准确提炼出牛的体格筋骨。近水处略以湿笔,不着点墨于水,却觉河水荡漾。上方密枝老树以恣纵的墨笔积染,略罩翠色,表现出蓊郁沉实中斑驳的光感。李可染越到晚年,笔墨越老辣飞动。此作神韵与墨气交融,渲染出人和自然的和谐之境,充满田园诗意。













7.jpg

309

潘天寿 (1898-1971)

山居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41年作

钤印:天寿、懒道人、阿寿

款识:土腴处处可桑麻,亦种棠梨与菊花。三径荒,人迹少,孤松矮屋老夫家。嘉祐研弟鉴可。辛巳春,寿。

题签:潘天寿《山居图》真迹。瓦翁。钤印:瓦翁

说明:

1.瓦翁题签。瓦翁原名卫止安、卫东晨,祖籍浙江萧山,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园林绿化局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苏州图书馆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瓦翁曾受业于著名文史家章钰专攻晋唐小楷及行书,并旁涉碑片甲骨,大量临摹前凉、北凉、北魏、南朝等书法。

2.此作品原为著名画家蒋风白先生旧藏。蒋风白原名蒋鸿逵,191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当代书画家,中国诗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版:

1.《潘天寿书画集·下篇》P45,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2.《浙江四大家·三》P256-P25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3.《潘天寿书画集》P9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

4.《潘天寿全集·第四卷》P336,浙江人民大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5.《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二》P67,故宫出版社,2014年。

81.2×40.5 cm. 约3.0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8.png

出版物封面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是潘天寿艺术风格的成熟时期,但由于时局动荡,这一阶段作品数量极少。“山居”是潘天寿钟爱的题材,表现了高士隐居山林的散淡生活,寄托了画家远离世俗喧嚣的文人理想。山居题材潘天寿曾反复创作,且往往具上款,送给亲近的朋友,直到六十年代仍时有表现,只是题款、物象为迎合新时代风尚,弱化了避世的倾向。

是幅《山居图》落笔沉稳,墨色多变,构图新颖别致。画中竹篱围起一处院落,屋舍门窗洞开,一位高士坐桌案一端,参差堆叠着一摞书籍。院中一条石板小径通往门外,院前一株参天的松树独立,从左下的坡石处延伸至右侧,占据画面三分之二,松枝伸张,凸显出画家一味奇崛的构图风格,而右侧的题款与左侧的岩石,则平衡了松树的倾斜之势,使画面充满张力又极具稳定感。篱笆院外秀树蓬勃生长,构建出一方野逸幽谧的世外桃源。题款为画家自作诗:“土腴处处可桑麻,亦种棠梨与菊花。三径荒,人迹少,孤松矮屋老夫家。”正呼应画面主题,流露出画家淡泊清高的精神境界,力求在乱世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













9.jpg

310

吴昌硕 (1844-1927)

春风满庭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10年作

钤印:苦铁、俊卿大利、缶无咎

款识:石不能言,花还解笑。春风满庭,发我长啸。君遂老兄属画。庚戌八月客京华,吴俊卿。

鉴藏印:荣宝斋收藏

著录:《中韩建交纪念·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P43,荣宝斋主办,1993年5月。

出版:

1.《荣宝斋近百年中国书画精品集藏品系列》P37,荣宝斋出版社,1994年。

2.《荣宝斋画谱·古代部分7—吴昌硕绘(二)花卉》P22,荣宝斋出版社,1996年。

3.《吴昌硕作品集·续编》图74,西泠印社出版社,1998年。

4.《荣宝斋珍藏3·绘画卷三》(清)P206,任伯年等绘,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

5.《艺术品》P32,荣宝斋,2012年第11期。

6.《艺术品》P64,荣宝斋,2013年第5期。

7.《艺术品》P22-P23,荣宝斋,2017年第11期。

8.《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P14-P15,荣宝斋出版社,2017年。

9.《荣宝斋珍藏绘画题跋·吴昌硕》P34-P35,荣宝斋出版社,2018年。

10.《荣宝斋日历·辛丑二O二一年荣宝斋珍藏书画选》之4月7日,荣宝斋出版社,2021年。

137×63 cm. 约7.7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10.png

著录、出版物封面


此作创作于 1910 年,画款中提到“石不能言,花还解笑。春风满庭,发我长啸。君遂老兄属画。庚戌八月客京华,吴俊卿。”上款人的“君遂老兄”即吴保初。其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并称“清末四公子”,为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光绪时任刑部主事。其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吴保初去世后,康有为撰《吴彦复墓志铭》,沈曾植书丹,郑孝胥书盖 ; 章太炎撰《清故刑部主事吴君墓表》。此皆极一时之荣。整幅画面笔酣墨饱,天趣横生,花开灿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再以茂密的树叶作衬托,愈发生气勃勃。石头的勾勒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俱足金石味。吴昌硕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绘画风格与范式,落笔雄健老辣,将金石气息贯穿其中,一扫当时画坛之颓势,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性进程。













11.jpg

311

张大千 (1899-1983)

闲吟策杖倚天风

设色纸本 镜心 1943年作

钤印:蜀客、张爰、大千、大风堂

款识:闲吟策杖倚天风,绝顶高攀百尺松。持镜年来秋在鬓,波澜自笑尚填胸。癸未六月,逭暑青城,戏效刘松年笔,并拈小诗。大千张爰。

说明:此作品原为天津美术出版社旧藏。

出版:

1.《张大千作品选》P3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注:(谢稚柳题书/叶浅予写序)

2.《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张大千》P2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3.《名家山水画精选》1999年挂历8月,山东省发行出版。

4.《张大千墨宝》1999年挂历1月,山东省发行出版。

5.《墨神·张大千》2000年挂历封皮、11月,四川摄影艺术出版社。

6.《金碧山水·张大千》2000年挂历封皮,山东省发行出版。

7.《墨神·张大千》2001年挂历11月,北京市发行出版。

8.《山水名画·张大千》2002年挂历3月,广东省发行出版。

9.《张大千画集》P104-P105,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10.《中国书画名家画与图解·张大千》P24、P162,封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金碧山水·张大千》2004年挂历封首、4月,浙江省发行出版。

12.《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选粹·张大千》P26,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13.《中国名家画拍卖集成》P8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14.《荣宝斋2004年特刊》P276,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

15.《现代书画投资·张大千》P111,北京出版社,2005年。

16.《墨韵·张大千》2006年挂历10月。

17.《大风堂丛书·奇丽的清川叠翠·张大千山水册 》P44,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8.《国画大师·张大千》2011年挂历10月,北京发行出版。

19.《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图版727,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

20.《百年丹青·中国藏书·艺术绘画珍品》P41,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月。

21.《百年巨匠·张大千》P132,文物出版社,2017年9月。

22.《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山水情韵》2019年挂历7月,中国画报出版。

23.《借古开今·张大千的艺术之旅》P202,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3月。

81×41.5 cm. 约3.0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12.png

出版物封面



《闲吟策杖倚天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金碧青绿山水。是画作于1943 年,大千在完成前后两年零七个月的敦煌临摹工作之后,返四川青城山避暑时所作。张氏戏仿南宋刘松年笔意,画面苍松如铁,青山绵绵,以金粉提点,云气浮岚如波涛,山泉有声,画面布置结构严谨,树石笔法劲挺,显得精细秀润。

从画中可以看到,由于他用笔惯常流露的秀气,尤其是设色上参用石绿、石青与赭石的冷暖色调的对比,使画面温润细腻,消弭了北宗应有的刚健与峻峭,因之形成大千青绿山水画的明丽、婉约,而毫无霸气的独特个人风貌。此幅《闲吟策杖倚天风》易让人不觉有身临其境之感,青山绿水之秀、云雾缭绕之气、远近劲松之态,观者与画中策杖者感同身受。

自张大千一生的创作生涯来看,从他 1941 年远赴敦煌,到他 1960 年在西方发展出泼墨泼彩风格这段期间,属于他青绿山水的范畴。而他中期的青绿山水也最足以代表他一生中苦心孤诣向古人挑战的艺术之旅。他曾在仿巨然的山水上题过「上昆仑寻河源」这样的话,其实他对古代山水用色传统的追求也是怀抱着这样的决心与热情。

张大千这段时间的青绿山水正是他临摹敦煌壁画的结果,与他从自己日益壮大的大风堂收藏的古画中,学习古人的神髓之后,相互激荡的结果。他从四十年代开始既有系统的向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青绿山水大师取经:从五代的董源、宋代的赵令穰、王希孟,到元代的赵孟 、盛懋,明代的文征明、唐寅、仇英,乃至晚明的陈洪绶,他无一不撷取精华,化为己有。他这段经历已可将他推上二十世纪复古大师的地位,而且和古代同样身为复古大师的赵孟 、董其昌相较,他也建立了一项二十世纪的新模式。













13.jpg

313

王雪涛 (1903-1982)

孔雀古松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王雪涛印、瓦壶斋、王雪涛印、天风

款识:

1.雪涛写。

2.佳景先生法正。雪涛。

出版:

1.《写意花鸟草虫》封面,P89,(台北)艺术图书公司,1992年10月。

2.《写意花鸟草虫》封面,P83,(台北)艺术图书公司,2007年12月。

3.《春风浓艳·王雪涛花鸟作品集》P55,荣宝斋,2017年。

展览:“春风浓艳·王雪涛花鸟作品展”,荣宝斋主办,2017年5月。

131×67 cm. 约7.9平尺

RMB: 1,200,000-1,800,00


此幅画家写孔雀矗立枝头,绮丽多姿,富贵堂皇。王雪涛是小写意花鸟的大师,更是花鸟情态的大师。他曾认真谈述花鸟画在意境创作中画情、画理、画趣之关系,他认为情和趣是画家自身的感情。“中国绘画传统是注重写意的,如同京剧艺术一样,不拘于机械地再现对象,更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这一认识已将画情、画趣提高到审美范畴,“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将主体精神寄托于画笔和笔下之形象,表达出画家无限的情思,并以此给予观赏者以艺术之美的感受。


王雪涛从事小写意花鸟创作,取材广泛。他的翎毛、禽鸟画题灵动有致,这不但得力于王云、华新罗,而更多的是源于对自然界的深切体验,笔下之形象总能以拟人化的手法而传情脉脉。论者常谓其作为“雅俗共赏”。其作品设色明快响亮、形象灵动秀丽,虽雅而非孤芳自赏,虽俗而绝非俏媚。他没有步其源远流长的离象得神、离形得似的传统,而是在形似之间求其神似,或可谓似与不似间求似。市场所见王雪涛多以小幅居多,如此四尺整纸堂皇之作,配以画家双题,确为致精致稀。













14.jpg

314

于非闇 (1889-1959)

牡丹锦鸡

设色纸本 立轴 1945年作

钤印:于照之印、非厂居士、我师造化

款识:故内御苑牡丹枝干奇丽,此浮碧亭前所得画本也。写奉信伯仁兄博笑。乙酉冬,非闇于照。

说明:此作品原为文物公司旧藏。

出版:

1.《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书画卷》P58,北京出版社,2005年。

2.《书画收藏鉴赏图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117×50.5 cm. 约5.3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15.png

出版物封面


此幅《牡丹锦鸡》原为文物公司旧藏。于非闇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萃于一枝,运用勾勒平涂、双钩渲染之法而成,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尽与自然相吻合。构图丰富,牡丹为主,又俱锦鸡,主次分明而互相呼应。画中牡丹花头造型饱满,置于画面中央却无偏坠之感,得益于作者对牡丹花叶与花头多寡分配、颜色对比的精心布置。繁花之下,一双锦鸡信步其中,锦鸡翎羽绒毛毕现,造型准确,形象生动。款识写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书。整幅画学宋缂丝古朴的装饰手法。在勾线用笔上吸收了书法的笔法,填色上主张柔婉鲜华,表现出形象的气骨,反对过于工巧细密而失掉笔墨高韵和整体精神。作画不墨守成规,全幅使用石青、宝石红、明黄等传统矿物色和植物色,画面虽然着色艳丽,却不失清雅之气,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16.jpg

315

傅抱石 (1904-1965)

早随烟月上瞿塘

设色纸本 镜心 1959年作

钤印:抱石之印、往往醉后、其命唯新

款识:早随烟月上瞿塘。抱石写吕半隐诗,己亥秋后于北京。

说明:此作品原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

107×87.5 cm. 约8.4平尺

RMB: 8,000,000-12,000,000


《早随烟月上瞿塘》是傅抱石多年反复创作的题材,它的动人之处一则在于画面之内透过散锋乱笔的“抱石皴”体现画家作画时解衣磅礴的气势,二则在于画面之外感人至深的故土之思。“早随烟月上瞿塘”诗句抒写吕潜身在扬州,心却已随长江回归四川的浓浓乡情。1944 年因家国沦陷而避居重庆金刚坡的傅抱石于此诗当然深有共鸣:画中高悬远方的明月,即是他思而不能及的故乡;而片片风帆,正是画家故土相思的载体与寄托。正因如此,使得此题材涌现出极为动人的感染力量。

是幅《早随烟月上瞿塘》绘制于己亥(1959 年),取吕潜《望江》诗意。以“抱石皴”独特的散锋乱笔描绘山体结构,于一瞬间造就大气象,其势真如疾风骤雨。两岸峭壁,压出了右下角的江水,几艘帆船在烟云中若隐若现。傅抱石好在墨迹未干时染色,近景处的山势墨线与墨块几不可分,而在粗率刚劲的笔墨中加上更重的墨点,使山显得更有分量,而江上的烟云帆船更为突出了。这是傅抱石以黑压白,突出主体的厚重压出点景的轻快,使画面对比更强烈。近景山中隐约屋舍,与江中船只遥相对望,又为作品增加了几分情趣与活泼。

画面钤有三方印章:“抱石之印”、“其命唯新”及“往往醉后”。这枚“往往醉后”既是作者喜欢纵酒作画的直接体现,也是作者满意之作的间接表现。一种可爱而又率真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17.jpg

316

何海霞 (1908-1998)

西陵峡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何瀛、老何

款识:

1.西陵峡。

2.西陵峡乃三峡中最长,船行一断,景物航道时直时曲,水流时急时缓,形象当以雄奇险深状之不为过也。两岸大石巉延蹲踞相望,顽狠之态不可言状,两岸亦不可计,更不可能以国画摹写,亦不语言形容之,超神入妙,殆有悠扬处。古人文似过誉,然其景亦实,令人神往,写拙笔作图,恐得识者共赏。八十八叟海霞目力已疲,故欠佳。

说明:此作品由作者家属友情提供。

出版:

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何海霞》P192,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梦幻成真·纪念何海霞诞辰一一〇周年精品集》P240-P243,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7年。

展览:“梦幻成真·纪念何海霞诞辰一一〇周年精品展”,嘉德艺术中心,2018年4月14日—26日。

68×138 cm. 约8.4平尺

RMB: 700,000-800,000



18.png

出版物封面


有感于当时三峡伟大的工程建设,已近九十岁高龄的何海霞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营造出毛泽东诗作中描述三峡“当惊世界殊”的广阔气度。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以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是幅《西陵峡》描写了西陵峡一段曲折巷道风景,山峰以花青、石绿、赭石渲染,并辅以细笔皴法,峭拔坚实,显示出雄骨和张力。远景泼墨泼彩,墨彩交融,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和谐的统一。近景处一山峰以淡墨写之,并俯瞰一树红叶,使画面多了一许烂漫。江水留白呈现,画面透气,又在此处题款:“西陵峡乃三峡中最长,船行一段,景物航道时直是曲,水流时急时缓,形象当以雄奇险深状之不为过也。两岸大石巉延蹲踞相望,顽狠之态不可延状,两岸亦不可计,更不可能以国画摹写,亦不语言形容之超神入妙,殆有悠扬处。古人文似过誉,然其景亦实,令人神往写拙笔作图,恐得识者共赏。八十八叟海霞目力已疲,故欠佳。”能感受到何海霞在创作时澎湃的心情,实属其晚年不可多得泼彩山水之精品。













19.jpg

320

何海霞 (1908-1998)

且看千山起卧龙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何氏、海霞、爱我河山、何

款识:且看千山起卧龙,望长城。何海霞作于燕山角下。

说明:此作品由作者家属友情提供。

出版:

1.《荣宝斋画谱117·何海霞绘泼绘山水部分》P40,荣宝斋出版社,1998年。

2.《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何海霞》P27,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3.《梦幻成真·纪念何海霞诞辰一一〇周年精品集》P12-P13,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7年。

展览:“梦幻成真·纪念何海霞诞辰一一〇周年精品展”,嘉德艺术中心,2018年4月14日—26日。

178×95.5 cm. 约15.3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20.png

出版物封面


是幅《且看千山起卧龙》画于燕山脚下,潇洒豪迈,纵横捭阖,气势磅礴,将长城之壮美尽收笔底。1976 年,何海霞在 68 岁高龄调回北京,开始了他绘画艺术的全盛时期。王鲁湘认为:其从 1976 年实际调入北京,到 1984 年正式成为国家画院的画师,是何海霞先生艺术生命的灿烂绽放,他也受到了北京美术界和政界的欢迎,受到了北京各大庙堂的欢迎,成为北京各个庙堂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京西宾馆、人民大会堂等举行重大国事场所之间最为活跃的画师,他为这些代表国家形象和尊严的空间绘制了许多巨幅山水画,或者是青绿,或者是金碧,皇图壮丽,天高地迥。

何海霞笔下山水之雄伟能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使人不仅能感觉到画家个性的张扬,更可以领悟中华民族团结奋起的力量。而这种壮美催人的奥妙,是何海霞一生苦苦寻觅的神韵,也是其山水画创作的一个重大突破。













21.jpg

325

黄胄 (1925-1997)

织网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977年作

钤印:梁黄胄印、黄胄

款识:佩华女士指正。一九七七年十月,黄胄。

说明:此作品原藏家得自作者本人。

68×45.5 cm. 约2.8平尺

RMB: 800,000-1,200,00


黄胄是继徐悲鸿、蒋兆和之后,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画家之一。他用速写式笔墨入画,描绘出一个个具有典型生活气息的人物,开创了中国画坛一代新风。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年,1977 年也是黄胄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他刚刚创作完成为周总理纪念馆的力作《鞠躬尽瘁为人民》。无论从创作技法与艺术上的表现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热情。

从此《织网图》题款中可知,这幅作品是 1977 年秋天所作。画面主体绘一位坐在竹椅上编网的妇女,穿戴整洁,神情凝聚,两手忙碌间,不时透出几分喜悦。长长的发髻、红润的脸庞、娴熟的编网技术,那是渔家妇女特有的美丽和善良,而近处忙碌的妇女背影,更增添了画面几分生活气象。水墨色块和复线营造出的渔网环境,交代了地点和情境,也让画面显得饱满而充实。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黄胄在艺术上始终遵循长期深入生活的法则,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所以,看似简单的即兴所写,却偶有佳作出现。













28.jpg

29.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