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荣宝23秋拍】荣名为宝(一)·齐白石专题


1.png

00.png


3.png


4.png







5.png


8.jpg

6.jpg

301

齐白石 (1864-1957)

枇杷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齐大、借山翁

款识:杏子坞老民齐白石。

出版:

1.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海报一开,1956年12月第一版。

2.《齐白石遗作展明信片》,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天津分店发行,1957年9月。

3.《齐白石画集》P2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

4.地方国营成都印制广信封,1964年10月。

66×33 cm. 约2.0平尺

RMB: 600,000-800,000





7.jpg

出版物封面





枇杷在湖南是一种常见的水果,齐白石作为湖南湘潭人对枇杷也是情有独钟,百画不厌,并成为他笔下常见的题材。齐白石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他在作品中表达和流露着质朴的生活气息、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和深厚民族情感,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具有时代特色。

此画构图简约而生动,两枝枇杷一上一下。下方枇杷带叶,上方仅以枝干斜出,枇杷果实以藤黄没骨法点染,根蒂用焦墨点出,色彩艳丽,藏露有致。以极具骨力的笔法写枝干,简练明快;以浑厚的墨色晕染叶子,重墨勾勒叶脉,衬托出果实的娇嫩之态,烘托出熠熠生机,枝叶俯仰掩映,自然灵透,仿佛透过画面流露出阵阵果香。全作稚拙质朴,挥写自如,笔酣墨畅,墨色交辉,沁润融合,形成了白石典型的“红花墨叶”之式,实为难得之作。


















8.jpg

9.jpg

302

齐白石 (1864-1957)

大利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白石

款识:寄萍堂上老人白石也曾写生写照。

出版:《古今艺术博览·荣宝斋大型艺术月刊》P261,荣宝斋有限公司,2023年第十期。

66×33 cm. 约2.0平尺

RMB: 500,000-800,000



齐白石曾有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 荔枝并非齐白石家乡所产,其曾与好友郭葆生到肇庆,于三客钦州时期,当时正值荔枝上市,他沿路看了田里的荔枝树,对硕果累累的荔枝一见钟情,喜品荔,从此开始以荔枝入画。现存最早的《荔枝图》为齐白石于四十五岁所画,但至其九十岁左右仍在绘制荔枝题材的画作,白石老人对荔枝的喜爱可见一斑。

此作《大利图》画一篮荔枝,画面下方垂下一枝红彤彤的荔枝果实,与上方一篮果子交相辉映,使画面充满了张力。洋红点荔枝,颜色深浅不一,富有变化,色调醇厚饱满而不俗,使画中荔枝诱人垂涎。绿叶繁茂交错,展现无限生机,浓墨勾写叶脉及花篮,意境浑厚朴素。取“荔”与“利”之谐音,寄寓美好的祝愿。齐白石善于在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他笔下的一切,都充满活力和乐趣,荔枝虽为世俗题材,但在其笔下,却显得单纯而质朴,鲜活而有趣。

















8.jpg

10.jpg

303


齐白石 (1864-1957)


南瓜


设色纸本 镜框


钤印:齐大


款识:白石老人画时风雪应寒,南簷犹暖。


说明 :此作品即将出版于《荣宝雅集》,荣宝斋。


68×35 cm. 约2.1平尺


RMB: 500,000-800,000





齐白石的南瓜题材并不多见,但他抓住了南瓜的特质,赋予这种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一种生动的趣味,并将对农家生活的感情赋予其中。

此件《南瓜》笔墨酣畅自然生成,南瓜以赭石画出,复以墨笔勾写瓜楞,瓜藤缠绕盘桓,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巧妙布置,藤蔓纯用篆籀之法为之,屈曲盘桓,瓜叶以大笔挥就,厚重茂密,墨色深浅层次分明,淋漓秀润,与瓜藤的干涩,形成视觉上强烈对比。圆润饱满的硕大南瓜,呈现出一片繁荣丰收的喜悦,既是白石老人质朴善良心灵的体现,也是老人对儿时记忆的一种追忆,因为这些景象正好是老人在星塘坞时最真切的记忆。正如齐白石在一幅南瓜图中所题:“瓜瓣多且甜,不怪人垂涎”。这是一种直白的叙述方式,而齐白石艺术的精髓也正是突破了文人绘画的虚伪性和程式性,以率真质朴的方式描述眼前之物,反而使之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其衰年变法之后形成的个人笔墨样式,融入自身真正的感受,使画作呈现出雅俗共赏、清新自然的特征。

















8.jpg

1.jpg

304


齐白石 (1864-1957)


枇杷累累满树金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白石


款识:白石山翁。


说明:此作品原为夏衍旧藏。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为齐白石好友,收藏并研究齐白石作品较多。


著录:《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P33(文字著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


出版:


1.《齐白石作品集》P109,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9月第一版。


2.《齐白石画集》,中华书画出版社,1967年初版,1973年再版。


3.《齐白石画集·第一辑》,中华书局发行,台北文化艺术公司,1970年。


136×34 cm. 约4.2平尺


RMB: 1,500,000-1,800,000





12.png

出版物封面







白石老人曾在教导学生时说,“枇杷梗要粗大,冬瓜梗要细小”。可见其平日观察很仔细。是作取日常小景,几株枇杷从画面顶端下垂而出,枝干淡墨大笔横出,叶片以浑厚墨色写之,钩筋极有骨力。浓墨表现脉络,枇杷果实攒三聚五挂满枝头,累累硕果以藤黄没骨画就,根蒂用焦墨点出,或聚或散,各有姿态,穿插于墨叶之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烘托出枇杷奔放奇纵的生命之力,更显自然灵透。整幅画面构图饱满和谐,造型简练质朴,用色大胆娇艳,画面清新野拙,生机蓬勃,实为难得之作。

齐白石曾在枇杷题材的画作中题自作诗:“藤黄欲作黄金换,人笑黄金未是真。却胜昔人求米帖,文人比较画师贫。”内容诙谐幽默,齐白石觉得枇杷果像黄金,但不能当作黄金来交换,不过卖画虽比不上卖黄金,却胜过以文字乞食的文人,自己笔下绘制的“黄金”虽然不能换来真的黄金,但是与那些以字为生的文人们比较起来,却是卖画胜过卖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透露出他的一种怡然自足、悠然自得的轻松心态,这样的画外之意,耐人寻味,又是另外一种意境。

















8.jpg

13.jpg

305

齐白石 (1864-1957)

竹报平安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白石翁、木人

款识:不负司晨责,诸君莫乱猜。火汤魂不到,无事啄莓苔。三百八十三甲子白石山翁制并题。

140×34 cm. 约4.3平尺

RMB: 300,000-500,000



“竹报平安”这类传统吉祥题材是齐白石经常描绘的,文人画竹,或只画竹,或配以奇石,或伴以其它“君子”,意在赞其品质。白石曾言:“余喜种竹,不喜画竹,因其平直,画之与世之画家自相雷同……”,在此作中不只以竹入画,也融入了竹笋与竹鸡这一少见题材,竹鸡是齐白石老家湖南乡间的动物,在北方不多见,以寄托对往昔田园生活的眷恋。

画中两杆劲竹直立挺拔,墨叶垂挂一侧,竹叶逆风回环,愈见蓬勃茂密,使画面更加丰富。一只竹鸡掩映于墨竹之下,安闲自得,栩栩如生,似能听见唧唧低鸣之声;一旁竹笋拔地而出,使画面生机盎然,动静得宜,一派平实的乡间小景,山情野趣,宁静恬淡。竹鸡和竹笋所运用的赭石、蓝彩及红彩,区别于前景劲竹的墨色,其间运以多处留白,使得全作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给人透气之感,也留下让人遐想的空间。此作保留了文人画竹的传统风貌,但于构图、细节之处别出心裁,意在画外,十分精彩。

















8.jpg

14.jpg

306

齐白石 (1864-1957)

群虾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齐大

款识:杏子坞老民白石居京华时画。

说明:

1.此作品即将出版于《中国美术》2024年期刊,人民美术出版社。

2.此作品即将出版于《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系列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

展览:“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大厦(人美美术馆),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66×34.5cm. 约2.0平尺

RMB: 500,000-700,000




郎绍君曾说:“齐白石的写生主要还是观察。我觉得齐白石画水族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把形似和笔墨表现高度地统一起来。”齐白石画水族堪称一绝,在近现代画史中享负盛誉,技艺精湛,笔笔传神。其中最为世人称道的即是虾,是齐白石尤为喜爱的题材,贯穿了他的艺术人生,他曾言:“家园有池多大虾,秋水澄清,尝见虾游,探得虾游之变动,不犹专似其形。故余既画,以后人亦画有之,未画之前,故未有也”。可见他对水乡生活的思念与怀恋,齐白石从小就时常去水塘边钓虾,家乡水塘的游鱼虾跃在他心中留下了永恒的情怀。他所画游虾融入了毕生的生活观察,力求深入表现游虾活灵活现的形神特征,可以说他在画中注入了浓厚的乡情与赤子之心。

本作是齐白石代表之作,可谓形神兼具,精妙绝伦。画中以墨描绘六只游虾,皆朝左下方相伴而游,于水不着一笔,便感顺流之势,游虾在水中自得其乐。游虾形态各异,或直身游走,或躬身跃进,所绘虾身健劲有形,躯体笔墨浓淡有致,舒卷自如,浸润之色,利用墨色和笔痕的变化,突显虾体的结构和晶莹剔透之感。两鳌由细而粗,重叠交叉,虾须似断实连,直中有曲,柔中带刚,乱中有序。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颇富金石趣味,虽寥寥数笔,却神韵充盈,活灵活现,返璞归真。全作充分体现出白石老人在水墨运笔之间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底,在“似与不似之间”赞颂游虾的生命力,焕发出永恒的艺术之美,这是他记忆中极具特殊情感的符号,他用朴实和执着赋予文人画以新的生命力和现代性,令人回味。

















8.jpg

15.jpg

332

齐白石 (1864-1957)

富贵寿考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齐大

款识:富贵寿考。白石齐璜。

说明:

1.此作品右下角钤盖“齐白石”防伪钢印。(齐白石在民国时候刻了一枚防伪钢印,印文就三个字:齐白石。这枚钢印在这一时期很多作品上我们都能看得到,可以作为鉴定齐白石作品真伪的重要凭证。)

2.此作品即将出版于《荣宝雅集》,荣宝斋。

117×34 cm. 约3.6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16.png

齐白石防伪钢印



“富贵寿考”意在指富贵平安长长久久。牡丹和石头寓意着富贵和长寿,是白石老人钟爱的题材。是幅《富贵寿考图》中,两丛牡丹花飘叶舞,恣意地向上生长占据了整幅画面,两株盛开的牡丹与下方质朴的石头在空间和色彩上相互呼应,以深浅不一的红色表现出花瓣的阴阳,以浓淡不一的墨色表现出枝叶的肥瘦、曲直和起伏。牡丹的枝叶以书法笔意写之,笔法坚韧苍劲,有金石趣味,与右下侧的篆书题跋“富贵寿考”亦形成呼应。整幅以酣畅的笔法,热烈的色彩和简洁的构图传达出一片自然生趣。

















8.jpg

18.jpg

347

齐白石 (1864-1957)

海棠蜜蜂

设色纸本 立轴 1936年作

钤印:白石

款识:达山先生清属。丙子春,齐璜。

鉴藏印:陈传席过眼记

83.5×40 cm. 约3.0平尺

RMB: 600,000-800,000





此幅《海棠蜜蜂》作于 1936 年,秋海棠斑斓绚丽,以生动活泼的蜜蜂作为配景,春天的生机勃勃尽显纸上,画中枝叶以淡墨出笔,用笔古朴,紊而不乱,而后以清秀飘逸的手法写出细藤,与藤花的轻盈秀美形成强烈对比。花朵则施以鲜明透亮的嫩色,用没骨法点画,淡粉中渗红泛黄,尤显得润泽娇嫩。左上方蜜蜂穿插其中,用浑圆一片淡墨表现翅膀的振动,使蜜蜂在空中飞翔的状态跃然纸上。藤条苍劲、枝叶古朴、羞花娇嫩、蜂儿吟唱,疏密、聚散、动静布置得宜,画面饱满、舒展而通透,透出浓浓的春意,堪称完美。

此图右下角钤有“陈传席过眼记”鉴藏印。陈传席,江苏睢宁人。擅长国画、美术史。1982 年南京师大中国艺术研究生毕业。后在安徽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作。1986年后任南京师大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曾出版编著《点彩画论研究》、《现代艺术论》、《明末怪杰》、《精神的投射》、《悔晚斋臆语》等。

















8.jpg

19.jpg

350

齐白石 (1864-1957)

老少年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白石

款识:白石老人齐璜。

题签:白石老人画老少年。台静农题。

说明:此作品附荣宝斋鉴定真迹证书。

出版:《幸福家庭书画选集》P39,中华民国幸福家庭保进协会,1989年10月10日。

132×35 cm. 约4.2平尺

RMB: 700,000-800,000




20.png

出版物封面&荣宝斋鉴定证书




四月清和始著根,轻锄亲手种蓬门。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齐白石画雁来红诗

雁来红在秋季变红,又称“老少年”、“老来红”、“老来少”,历来为人喜爱,常被入诗入画,宋代杨万里咏其:“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历代以雁来红入画的画家不胜枚举,齐白石对雁来红的描绘独具特色,成为他的代表性题材。对齐白石而言,雁来红是草木,是生灵,是金秋时令的讯息;也隐喻着他在耄耋之年的成功与辉煌。

本幅纯以朱砂单色勾染与点画雁来红,用写意之法绘秋声秋色,画中雁来红耸立直出,高低交叠,设色以橘黄加杂洋红,色彩斑斓,富于层次。枝叶勾勒舒展灵动,散落枝叶间的果实有力点就,如高峰坠石,铿然有声,画面生气顿出。整幅红色明艳夺目,绽放着生命的光华,是白石老人晚年的佳作,愈到晚年愈见老成而烂漫,别备一种美感。

















8.jpg

21.jpg

351


齐白石 (1864-1957)

春意闹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钤印:白石

款识:大伟先生雅正。八十八岁白石,戊子。

出版:《荣宝雅集·近现代书画名家集珍》P27,荣宝斋出版社,2017年。

90×35.5 cm. 约2.9平尺

RMB: 600,000-800,000





22.png

出版物封面






此幅梅花用笔古拙精练,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劲健有力的表现出梅枝虬曲姿态,极具书写性。以没骨法绘出花瓣,辅以墨彩勾画花蕊,以此来呈现出梅花的层次感,穿插变化,生动非凡。整体以气氛热烈的暖色调为主,鲜艳的色彩和强悍的用笔彰显出梅花傲骨高洁的精神。

齐白石与梅花的缘分是从其年少时便结下的,他旧时所居湘潭县莲花寨梅公祠,每到冬天,从莲花寨到余霞岭二十里,梅花绽开,竞相斗艳,为此齐白石将梅公祠取名为“百梅书屋”。后来离家万里,诸事变迁,其脑海中的梅花形象却始终如一,并常以这傲霜之物来寄托自己对故园的思念。

















8.jpg

23.jpg

352

齐白石 (1864-1957)

蘑菇竹笋

设色纸本 立轴 1945年作

钤印:白石翁、肖形印

款识:讴一总监清正。八十五岁白石齐璜制。

说明:上款人“讴一总监”即李讴一(1890-1946),原名李启颐,广东新会人,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后履职广东军界,1938年投靠汪精卫,1940年代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南京警备司令、南京警察总监署总监等职,1943年授陆军中将。

出版:《荣宝雅集·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翰墨》P54,荣宝斋出版社,2023年6月。

105×34 cm. 约3.2平尺

RMB: 600,000-800,000




243.png

出版物封面




此幅创于 1945 年,久居京华的齐白石已有八十五岁,而至晚年最为怀念故乡风味,画中描绘白石老人家乡风物野菌与冬笋,棕灰的冬笋与素黑的菌子,色调搭配和谐,寓自然真趣于纯熟的笔墨之中 。齐白石曾说:“士大夫不能不知菜根味”,又说要有“蔬笋气”,才能画好蔬菜。在白石老人心中,这是乡土情结的缩影。他描绘的家乡风物,笔墨都蕴含深厚的情感与高洁的志趣, 观之既亲切又可敬。

画作右下所钤肖形印,又称牵牛饮水图印、牵牛肖形印,是齐白石不常见的肖形闲章,见用于 1930 年代后期至 1940 年代后期的少数作品上,此印典出“许由洗耳”:尧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适逢巢父饮牛,得知经过后,认为许由洗过耳朵的水污秽,牵牛往上游而去,后指超脱物外、品行高洁。印面下方以细线模拟河流,许由正蹲伏一角洗耳,巢父居中牵牛欲走,齐白石将此印钤盖于写赠李讴一的作品上,令人玩味。

















8.jpg

25.jpg

353

齐白石 (1864-1957)

墨松图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白石翁

款识:白石山翁齐璜画。

说明:

1.此作品即将出版于《中国美术》2024年期刊,人民美术出版社。

2.此作品即将出版于《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系列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

出版:

1.《亭子间藏齐白石书画》P54-P55,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2.《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齐白石1》P37,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展览:“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大厦(人美美术馆),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137.5×33.2 cm. 约4.1平尺

RMB: 700,000-900,000



26.png

出版物封面





松树在齐白石的家乡湘潭一带可谓众多,因此他所描绘的松树多以家乡的马尾松为对象,松树四季常青,挺拔不凋,朴素高洁,象征着贞洁坚韧、顽强无畏,另有长寿健康之寓意,是历代画家文人敬仰赞颂的题材,齐白石笔下的松树有着对生命、长寿的向往和追求。

此幅《墨松图》应为齐白石的晚年力作,画中松干虬曲苍劲,自上而下充满画面,傲骨峥嵘,庄重肃穆。以淡墨写松干,浓墨写树枝,以尖毫描画挺秀细劲的松针,密密重重,繁而不乱,与简洁而劲健的枝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疏朗有致而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而浑然一体。而画面顶端枝头的松果以焦墨点就,成为全作的点睛之笔,使得气韵灵动非凡。在孤寂肃穆中展露出一丝活泼与天真,这种情感的冲击与趣味正是齐白石艺术打动人心的所在。全作运笔粗率洒逸,用墨干湿自如,线条刚劲有力。画中松树坚贞高洁,风姿傲然,极具撼人气魄,体现着尊严与气节,蕴含着文人雅士内心正气浩然的理想与抱负。

















8.jpg

27.jpg

354

齐白石 (1864-1957)

秋实图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齐大

款识:白石山翁。

说明:

1.此作品即将出版于《中国美术》2024年期刊,人民美术出版社。

2.此作品附荣宝斋鉴定真迹证书。

3.此作品即将出版于《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系列丛书,人民美术出版社,2024年。

展览:“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大厦(人美美术馆),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67×32.5 cm. 约2.0平尺

RMB: 550,000-650,000






28.png

荣宝斋真迹证书





齐白石善于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以笔墨表现身边的平凡之物,往往俗中见雅,小中见大,尽得生活情趣及生命之感悟,朴实而能生动是其毕生追求的绘画境界,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最高境界。玉米在其广泛丰富的绘画题材中别具一格,这源于他儿时耕作田间的经历,玉米是秋日丰收之时极具代表的产物,也是他记忆中的乡村田园景致。

是作《秋实图》即为此类题材之佳作,显露出齐白石对大自然的赞美,寄托着浓浓的思乡之情。画面构图简洁疏朗,一株玉米从右下方斜出,贯穿整个画面,以阔笔赭色挥写玉米秸杆和叶子,浓墨写经脉,突显叶子走势,交相错落而有致,运墨饱含水气,以浓墨留白勾出成熟的玉米颗粒,饱满的果实撑开苞叶,其上红色麦穗垂落一侧,花穗轻盈摇曳,好似风中屹立,笔力苍劲老道,松弛有度。笔墨枯润交织,虚实相生,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

















8.jpg

29.jpg

331

齐白石 (1864-1957)

篆书五言联

水墨纸本 立轴

钤印:白石、悔乌堂

款识:梦武先生清属。九九翁齐白石。

释文:治道由衡石,王灵起阙廷。

鉴藏印:道原堂

说明:

1.此作品原为文物商店旧藏。

2.上款人“梦武”即于梦武,河北深县人。1930年代初任中华书局邢台分局经理,1938年调任天津分局任经理,1951年任改组后的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天津分公司(新华书店天津店前身)副经理。此联书成1941年,时值于氏任职天津期间。

出版:《荣宝雅集·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P45,荣宝斋出版社,2021年。

143×38.5 cm.×2 约4.9平尺(每幅)

RMB: 1,500,000-1,800,000




30.png

出版物封面




齐白石书法艺术的成就主要在行书和篆书两个方面。行草多用于画跋或书名、题识等,舒展大气,与画中形象相映成辉。而自由书写的日记、便笺等最见性情。他的篆书主要取法于印章和东汉、魏晋南北朝之际兼有篆隶结体与韵味的碑版。齐白石中年时曾认真用朱笔勾临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谱》,为了学习治印,也是由此入门识别篆字。他的篆书多用于以擘窠大字写楹联、中堂、横批。他的篆书字体不是规范的小篆,也未上溯到金文甲骨,而是在篆隶相间中抒发豪迈、放逸、自由创造的精神意趣。

“我书意造本无法”,那是他强调在书法创作中自立门户,不依傍前人的原创意义,但并非真的“无法”。“字有画意,是齐白石书法的一大特点。”这是郎绍君先生对齐白石书法之评,字有画意,画存书风,齐白石诗书画印相互配合、彰显,形成完整的艺术创造和审美特色。据款可知,是联作于其晚年,无论结字、用笔皆已到如火纯青的境界,自然天成,乃「齐篆」中精品。细观其作篆,结字方、布局满;用笔中锋为主侧锋辅之;行笔横平竖直,挥洒自如,直如昆刀裁玉,以笔代刀,与其篆刻实为互补。其用墨亦有其独到之处,如其绘画,浓淡相宜,枯润协调,雄浑而恣肆,令人叹为观止,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自然意趣,一种朴实可爱的艺术感染力。

















16.jpg


17.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