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北京荣宝23春拍】中国书画·荣名为宝专场精赏(三)


QQ浏览器截图20230615102204.jpg



640.jpg


洵美,出自先秦诗经·国风·邶风的《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借用美好而有特色的美,来诠释长物在现代空间中的生活美学,长物本身之美结合当代的生活方式!

此次北京荣宝推出的《洵美——长物的空间陈设》专场共七十余件艺术品,通过功能分区和陈设的需求分布在空间之内,传达生活中意趣! 












精 品 赏 析










01.jpg


2044  明末清初 张寿山款白釉观音像

高:十八厘米

RMB: 20,000-40,000

此尊白釉质细腻致密,釉色匀净温润,纯如凝脂,白中闪黄,呈“象牙白”色。观音发丝细密舒整,以幅巾披之。额面宽阔,面容饱满,神态自在安详,双目微闭下敛,法相清净庄严,精美璎珞佩于胸前。通体着天衣,褶皱疏密有致,飘逸流畅,悠悠而垂。观音自在坐,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手持念珠,置于膝上,左手撑于身侧。一幅自在之态,可谓“理圆四德,智满金身”。观音背后戳印阴文篆书“张寿山”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01-1.jpg

张寿山,明代中期德化瓷塑师,生活年代大致与何朝宗同时。虽与何朝宗作品风格相近,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两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应该是互相借鉴的,故作品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可以说,张寿山参与了“何派艺术”的建构,也是“何派艺术”的开创者之一。
















2.jpg

2048  十五世纪 铜鎏金嵌宝石释迦摩尼佛

高:二七厘米

RMB: 400,000-800,000

此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势和形象。佛像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脖颈处刻有三道蚕节纹。面形圆润,两颊隆满,额部高广,双眉上挑,眉间白毫嵌绿松石,双目低垂,隆准小嘴,下颌圆凸,生动表现了佛陀不同凡俗的庄严和寂静的圆满法相。



2-1.jpg


上身着袒右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薄衣贴体,完全采用古印度萨尔纳特式表现手法,仅于领口、袖口和小腿处刻画出衣边,突出躯体的自然起伏和变化。佛像躯体浑厚,身姿挺拔,两肩圆满丰腴,身躯及四肢肌肉圆实柔软,看上去雄健有力,气势非凡。结跏跌端坐于仰覆莲花宝座之上,左手置双膝上结禅定印,右手置右膝结触地印。莲座为双层束腰式,造型大气,雕刻精致细腻,宽而平的双层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莲座的上下边缘又以连珠纹装饰一周。佛像整体造型大方,气势雄健,做工精致,法相庄严,是十五世纪西藏地区造像佳作。















3.jpg

2050  十三世纪 合金铜噶举派上师像

高:二八厘米

RMB:1,000,000-1,200,000

此尊造像以合金铜铸造,铜质莹润古朴,造像人物形象逼真,面庞丰腴,表情刚毅自持,神形兼备。上师全跏趺端坐于台座上,头戴噶举派的折沿式僧帽,短发外露,局部残留施彩。身穿典型的噶举派服饰,内着坎肩、僧裙,外披袈裟,衣纹流畅自然。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托摩尼宝。多折角台座制作工整庄重,裙边于座前垂落,造型对称美观。在噶举派上师造像中,本像尺寸较大,整像造型写实而庄重,整体雕琢简率,却能很精准地抓住人物面貌和个性特征,对上师神韵的表现非常成功,可见匠师的技艺娴熟,为西藏上师类造像中极具特色的作品。















4.jpg

2051  九世纪 合金铜嵌银眼毗湿奴像

克什米尔风格

高:十一点五厘米

RMB:1,000,000-1,200,000


在藏传佛像艺术早期发展史上,克什米尔无疑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区:一方面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传承古老的犍陀罗艺术,并形成独特的地域造像流派和风格,成为南亚次大陆佛像艺术风格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支;另一方面以毗邻我国西藏西部的地缘关系,对我国西藏西部佛像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我国西藏佛像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一直以来,克什米尔造像以鲜明的风格、独特的工艺辉耀于国际艺术品市场,广受世界范围内佛像收藏和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




4-1.jpg


毗湿奴(梵文:Vishnu),印度教保护之神,在吠陀时代原是吠陀太阳神之一,在印度教时代升格为维持宇宙秩序的主神,与梵天(梵文:Brahmā)、湿婆(梵文:Siva)共称印度三大神。此件毗湿奴像以合金黄铜铸造,中间为主尊嵌银银眼,造像躯体和四肢结实,可见鼓胀的肌肉,尤其是面部和下腹部位,肌肉鼓起十分明显,下腹部位可见几个凸起的小包,这些特征明显继承了犍陀罗艺术写实的遗风。主尊头戴宝冠,圆形头光,面庞圆腴,双目及口鼻具有南亚人形貌特征。上躯袒露,下着璎珞裙,共具四臂,两臂分螺贝,莲花、另两臂置于眷属头上,双足并立于台上。神眷属分居两侧,侧身仰望。佛座为方形台座,整体造型完美,风格古朴,工艺独特,品相完好,堪称一尊非常难得的早期域外风格造像珍品。
















6.jpg

2056  清康熙 素三彩金刚手菩萨像

克什米尔风格

高:十八厘米

RMB:100,000-150,000

此尊素三彩金刚手菩萨像,头戴五叶冠,火焰状的赤发飘扬于头顶,气势非凡。三目睁圆,张嘴呲牙,眉毛上扬,凸显其夸张的表情,给人以神威四射。袒胸露腹,四肢及躯干饰以蛇钏,左手结期克印,右手高举金刚杵。下身着虎皮裙,躯体壮硕,肌肉饱满,双腿舞蹈姿,踩踏于单层莲座之上。佛像身施白釉,披帛、虎皮裙、佩饰饰黄、绿釉彩,台座、毛发等施褐釉彩,烧造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威武,较为少见,可谓是同时期难得的精美瓷塑造像。















7.jpg

2060  十八世纪 铜鎏金瑜伽士

尼泊尔风格

长:二八厘米

RMB:200,000-400,000

这件秘戏瑜伽士像,展现的是一对瑜伽修行者正在行人之大欲,题材较为少见。男女尊头均五叶冠,周身配饰璎珞具全,袒露上身,下身着裙,为印度瑜伽士之典型装扮。男女尊相拥躺在莲座之上。莲座为双层束腰仰覆莲纹座,座下边沿阴线凿刻一周“S”形卷草纹。整个造像通体鎏金,瑜伽士身体柔美自然,从宗教上来讲,此件作品体现了大乘密宗修行“乐空无别”的最高境界。















8.jpg

2061  十五世纪 铁翦金嵌宝石藏刀

西藏尔风格

长:八九厘米

RMB:800,000-1,200,000

此刀是藏族藏王礼仪佩刀,全刀所有零件错金,刀刃锻造为流水锻纹,是藏族高级佩刀的典型。刀首为如意云形,内缘鋄金,锤揲细密卷草纹,宝石座嵌珊瑚。手柄木质,前端深入至柄束,柄束中间鋄金,立式圆盘护手,中部锤揲卷草十字金刚杵纹金片装饰。鞘室铁质,呈长方形,中部起脊,随脊线左右两端微呈内凹弧面。鞘室上下两端覆金锤揲压板装饰,压板锤揲细密卷草纹。本件刀身与刀装之工艺及纹饰风格已达到土司级别水准。















09-1.jpg

2062  十五世纪 铜鎏金嵌宝石弥勒菩萨像

西藏尔风格

高:二二厘米

RMB:1,200,000-1,500,000

弥勒(梵文:Maitreya),意思是“慈悲者”或“慈氏”,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此尊造像则是弥勒佛坐兜率天说法像。整像造型生动优美,全身佩戴的璎珞、钏环、头冠、耳铛等都嵌了绿松石和其他各色宝石,制作精细严谨,造工大气,鎏金亮丽悦目。















9.jpg


此尊弥勒作菩萨装束,身体向右略倾,头戴五叶花冠,发髻高耸。耳际圆珰,宝缯飘拂。面颊圆腴,白毫凸显,弯眉与鼻胫相连,双目细长似柳叶,眼睑微垂,相容和煦。特别是菩萨的仪态,慈祥大睿,体现出智善合一的佛性。肩部宽阔,腰部收束,上身袒露,颈戴项圈长链,下身着长裙,薄衣贴体,仅在裙裾处錾刻花卉纹饰。手腕、臂部、脚腕穿有钏镯装饰,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表明正在传授妙法教义,身侧的龙华树茎分别奉置法轮、军持,垂脚倚坐在须弥座上,足踏仰莲。这种坐姿在《造像量度经》中称为“善跏趺坐”,表示弥勒将降诞人间弘法。

此像造型生动优美,制作工艺精良,璎珞项链镶嵌松石,并保留了原封底,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这尊造像符合近年确定的索南坚赞风格。索南坚赞造像的主要特征有,以红铜铸造,鎏金亮丽;造型优美、比例匀称;宝冠服饰等处镶嵌绿松石,松石打磨细腻精美;莲瓣秀长饱满,上下对称分布,瓣端饰以草头纹;采用包底法封藏。这些特征,在这尊精美的弥勒菩萨造像上都有鲜明的体现,也应归属于索南坚赞风格。



10.jpg

2063  十二世纪 铜鎏金嵌宝石莲花手观音立像

尼泊尔风格

高:二八厘米

RMB:1,300,000-1,500,000

这件尼泊尔造莲花手观音立像蕴藉雅致,精美绝伦,属典型的中世早期尼泊尔佛教圣像。观音的这种化身表现为二臂,站立的身姿微微婉曲摇曳,右手作施予状,左手自然下垂拈莲茎(莲茎已尝缺),红铜鎏金。此件莲花手观音立像,左肩后侧有磨损痕迹,左手拈莲茎处有折断痕迹,据此推断为莲花手观音立像,左肩上方莲花及莲茎断裂丢失。

这种类型的尼泊尔立像表达了大乘佛教传统的一个核心观念:菩萨努力证道不仅是追求自身最终战胜愚昧无知,更是要把一切众生都带向那个终极目标。在尼泊尔和西藏,观音是所有大乘佛教菩萨里最为重要的,而莲花手这种持莲花的形象又是他在尼泊尔的众多化身里最为流行的。在历史悠远的尼泊尔造像中,即所谓的白、红观音里,还存在一种相关的化身形象,把观音表现为二臂,在布达拉宫也能看到一件类似的造像。在尼泊尔,上起其金属铸像的初兴阶段,下至十一世纪乃至更晚时候,都能找到这种优美典雅的造型。

这件作品应是十二至十四世纪中典型的莲花手形象,那是一个技艺精益求精、臻于巅峰的时代。五叶宝冠以其中三叶为主、相间的两叶较小,多见于这一时期。外表的鎏金与嵌石妙不可言,正是这种手法使如此众多的尼泊尔雕塑外观都呈现出富丽堂皇的气象。天长日久的崇拜仪式使造像有所磨损,暖褐色的铜质和熠熠生辉的鎏金却造成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令人沉醉其中。

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金属铸匠对于喜马拉雅地区艺术传统所做的贡献持久而丰富。多年以来,这些艺术家被同行们公认为大师,直至现在他们仍在创作大量金铜造像,供全世界的佛教团体礼拜供奉。

从我们所知的尼泊尔最早铸造金属像的年代直至如今,加德满都河谷的纽瓦尔腹地一直在制作金属像,从无间断。功德主们可能是王室,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纽瓦尔群体中富裕且笃信佛教的成员。尼泊尔的金属像匠们奉佛的善信家庭或僧人阶层,特别是帕坦一些佛寺群内的释迦族,看起来从前和如今并无二致。这些艺术家们不仅在自己出生的河谷工作,为了大展身手,也远行到整个喜马拉雅地区的各个地方。他们的才华与技艺名满全西藏,受到大寺喇嘛们的热烈欢迎。这些喇嘛功德主手头支配着可观的资源,为技压群芳,独领风骚,他们争相罗致最著名的艺术家们。



11-2.jpg

这件造像上某些迹象表明,曾经历过大火,表面鎏金在大火中高温脱落,很多细节处还依稀保留了当初鎏金的痕迹。此外,很难断定它是由纽瓦尔塑匠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加德满都河谷当地铸造后再带进西藏,还是游历或者移居至西藏的纽瓦尔艺术家在藏地铸造。熟悉纽瓦尔风格的人们均能胸有成竹的分辨出这两类作品的不同;这件莲花手像上的鎏金磨损及脱落较重,这可能表示它在加德满都河谷经历了数百年的光阴流转,因为当地对神的崇拜比西藏的习惯更加切实而直接。

鲁宾博物馆藏雕塑与之特别接近,比如对立姿、衣物、宝冠和饰物的处理手法几乎毫无二致,只有腰带和臂钏例外;以至于人们会怀疑,它们是否出自同一作坊。这件可爱的雕塑可与全世界的公众收藏中很多类似的圣像进行比较,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鲁宾博物馆、巴黎吉美博物馆的藏品。它们的做工都很精细,鎏金厚重,装饰珠宝,将纽瓦尔雕塑传统在其黄金时代的神奇魅力展现无遗。















12.jpg

2064  明宣德 铜鎏金莲花手观音立像

汉藏风格

高:四八厘米

RMB:1,200,000-1,500,000

此尊为典型的明宣德风格造像,造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头戴宝冠的形象,俗称宝冠佛。从三身角度来说是属于报身佛,代表佛的内证功德,但也有从佛陀传记的角度认为头戴宝冠是代表佛陀当王子时的造型,故称释迦牟尼王子像。

释迦佛禅定坐姿,左手平伸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下垂置右膝结触地印。螺发,戴五叶宝冠,方面宽额,大耳垂肩,耳边装饰束发冠带,着大耳铛。弯眉长目,沉静的双目半开俯视,面相祥和庄严。内着僧坎,外披袒右式袈裟,直覆至脚踝,华丽异常。身材壮硕,胸臂浑圆结实,挺拔伟岸,硕大臂钏精美异常,服帖与肌肤之上。台座为半月形,双层束腰仰覆莲形式,上下边缘饰联珠纹;莲瓣满饰台座一周,造型挺立、俊美,对列工整,头部略向上翘,饰卷草纹,具有明代典型特点,



12-1.jpg



明朝从永乐年间开始,专门在宫廷设立造像机构—佛作,隶属“御用监”,制作藏式佛像。这些造像主要集中于永乐和宣德两朝,所以又称“永宣宫廷造像”或“永宣造像”。永乐和宣德时期是明朝经营西藏的重要时期,也是明朝治理西藏政策的完善和定型时期。永乐和宣德两朝治藏的重心是宗教笼络政策,即对西藏上层僧侣广行封赏。在大规模封赏活动中,朝廷不仅赐予西藏上层僧侣封号和官职,而且赏赐大量珍贵礼物。在赏赐的礼物中,宫廷造像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永宣风格对整个明朝时期佛像造像影响博大精深。永乐至正德时期造像就是受到永宣风格影响,内地佛像艺术以汉藏风格的永宣宫廷造像为主要艺术形式。

此尊正统观音造像正是表现了永宣宫廷造像风格。据史料记载,现存明代汉传佛教寺庙供奉的佛像上,如正统时期的北京智化寺转轮藏殿和如来殿供奉的佛像就是寺庙遗存的重要代表。如今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貌。其中,转轮藏殿内置有贮藏佛教《大藏经》的八角轮藏一座,主体经柜朝外立面上浮雕360尊佛像。佛像皆头饰螺发,面相宽平。宽肩细腰,躯体壮硕。身着袒右肩袈裟,下身着长裙,衣纹自然写实。跏趺坐姿,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莲瓣肥硕饱满。整体造型风格与此尊造像完全一样。


12-2.jpg

 正统时皇室对佛寺的施舍相对减少,传世作品也不多。此件作品无疑继承永乐朝风格作品的典型范例,造像与永宣宫廷造像风格如出一辙,做工精细,刻画细腻入微,包浆自然古朴。是明代宫廷造像风格的经典之作。






20.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