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18春|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18春|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北京荣宝拍卖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6月12日-13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开始预展,并于6月14日举锤,诚邀阁下拨冗莅临。

本次春拍古董文玩板块继续秉承着“精品路线”的征集理念,共开设了“集珍·古董文玩专场”、“肇瑞康朝·康熙瓷器专场”、“集古·文房陈设专场”、“古蕴遗珍·茶器专场”四大专场,其中“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中文房之器可谓大雅之至,可赏可玩,特遴选部分精品为您提前珍赏,欢迎您届时亲临北京荣宝春拍现场,品鉴更多精彩。

佳 作 精 赏

北京荣宝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1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2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3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4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5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46

齐白石刻 古兽钮寿山石对章

3.1 ×3.1 ×8cm. ×2

RMB 1,200,000-1,500,000

创作年代:1932 年作

印文:1. 剑鸣珍藏书画 2. 军余书画

边款:1. 壬申冬白石山人刊。 2. 剑鸣先生真知余篆刻,万里索作可感也,齐璜。

出版:

1. 《齐白石印汇》P73,巴蜀书社,1988 年。

2.《齐白石印影》P129 「军余书画」,P221 「剑鸣珍藏书画」,荣宝斋,1991 年。

3.《齐白石全集》第八卷:篆刻P262 「军余书画」、P274 「剑鸣珍藏书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年。

4.《齐白石篆刻集》P142 「军余书画」,P299 「剑鸣珍藏书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年。

5.《齐白石印谱》P148 「军余书画」,P160 「剑鸣珍藏书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年。

说明:拍品委托方直接得自上款人家属。

李宏锟(1889 ~1957 ),字剑鸣,四川三台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和黄埔军校学员。历任四川边防军旅长、师长,国民革命军第 22 军师长、21 军副司令,成都卫戍司令、四川善后督办公署参谋长等职。1936 年2 月15 日,授陆军中将。同年4 月继张必果之后任民国重庆市第三任市长,后调任兰州市长。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1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2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3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4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出版物图

LOT.3347

齐白石刻 寿山石古兽钮「守中」印章一方

4.5×4.5×7cm.

RMB 1,100,000-1,500,000

印文:守中

边款:白石

出版:《石开品读白石印草》上卷P2 ,荣宝斋出版社,2016 年一月。

说明:此拍品于Lot3346为同一藏家旧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66

明万历 「程君房」造百子图墨墨

L: 12 cm.

RMB 5,000-8,000

款识:「万历甲辰年程君房造」

此块墨锭墨色纯正,工艺精湛,侧有边款「万历甲辰年程君房造」,墨锭正反两面绘制「百子图」,满眼皆画面,栩栩如生的童子,或博弈抚琴,或玩耍谈天,戏水、斗蟋蟀,天真活泼,热闹欢愉,充满生活情趣,形态各异,生动传神。整块墨雕工精细,构图舒朗有致,画面动静结合,线条清晰,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墨模雕刻艺术。留传至今的程墨寥若晨星,被视为稀世之作。此墨保存完整,为古墨精品。

百子图,我们也叫它百子迎福图。画面常用谐音谐意, 寓意多福多寿, 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上到古代的皇帝、下到普通平民皆以此为祥瑞之兆,所以古代有许多「百子图」流传至今。

程君房(1573 ~1620),名大约,号君房,一字幼博,别号墨隐道人,安徽歙县人。他是明万历年间制墨大家,程氏制墨不计工本 ,讲究制造方法,选料配方考究,其墨「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人纸不晕」,以致程氏本人称其墨「上掩千古」、「百年而化黄金」,所以墨制品极为精良,受到使用者的称许,墨模的设计也极为考究,型制极为别致,定名也极为古雅,且具有社会性,这对后来制墨起了很大的影响,到清代还有很多制墨家沿袭他制定的模式和名称。

来源:此拍品于Lot 3367为同一藏家旧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73

清乾隆 竹雕留青山水楼阁臂搁

L: 21 cm.

RMB 180,000-250,000

周芷岩(1685 —1773 )是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极负盛名的嘉定派竹刻家,名颢(一作灏),字晋瞻,号芷岩,又号雪樵,尧峰山人,晚号髯痴。擅长以多种刀法刻各种题材,而最为人称道的是刻山水,因其是将南宗画法融入竹刻的第一人。

雍干时期,由于四王一派已风靡画坛,文人学士多以南宗为正法,所以芷岩一变前法,更出新意,破除以往竹刻山水崇尚北宗画法的传统,以南宗画法直接刻竹而别树一帜。用刀如用笔,不假画稿,自然流畅,其皴法浓淡坳突,生动浑成;所刻山水,人无耳目,屋无窗棂,树无细点,桥无略,皆为他人所不及;刀法多为阴刻,与明及清前期之高浮雕或深刻多层者不同,轮廓皴擦,多以一刀剜出,阔狭浅深,长短斜整,无不如意。树木枝干,以钝锋一剔而就,刀痕爽利,生动传神,充满水墨画一般的韵味。

此竹刻臂搁则是其早期仿张希黄留青风格之杰出代表。其取老竹一节,坚致密实,巧雕溪山访友图。画中山石嶙峋,秋溪潺潺,老者驻杖小桥之上,正欲访友,苍松之下隐见庭院楼阁,主人凭栏盼望。其后山峦重迭,苍劲雄浑,高耸危立,流云迤逦,意境迷离。留空处题诗留章「芷」「岩」。整幅作品工致绚丽,凹凸抑扬,纤细曲折,极富笔情墨趣,融诗、书、印于一体,颇具文人韵味。

来源:1. 日本藏家旧藏。

2.北京保利2008 年春文房艺术与文房家具Lot3162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80

清雍正 白玉雕人物詩書卷形插屏

H: 8.6 cm.

RMB 80,000-100,000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83

清乾隆 玛瑙雕灵芝纹如意

L: 29 cm.

Estimate: RMB 250,000-350,000

整器南红玛瑙雕琢而成,玛瑙料大,色泽红润,如此硕大之南红料十分稀罕,因南红本身具有天然冰裂纹,易破碎,通常多见小件器皿,如此之大者实为难得。如意成直柄式,头部刻成灵芝,柄部神浮雕、镂雕工艺满饰,攀爬者大小不一的灵芝。灵芝本有如意的寓意,又饰再如意之中,是至吉祥的装饰,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享用如此尊贵纹饰,当被视作宫廷内祝寿所进贡的精品。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85

清乾隆 白玉雕龙柄御勺

L: 11 cm.

RMB 200,000-400,000

此勺白玉质,温润光滑,勺背部带原皮,有沁色,更显年代久远。曲柄,深腹,光素无纹饰,柄首雕龙纹,龙嘴处有通空,可做悬系之用,整体打磨精细,龙眼炯炯有神,光彩熠熠。整器形式古朴,线条舒展流畅,高贵吉祥,为艺匠巧思之作,不可多得。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386

清乾隆 白玉兽面璧

H: 15 cm.

RMB 80,000-100,000

本品以青白玉打磨雕制作圭璧之形,玉如温且纯,细若凝脂,润如膏泽,艳色侵目,滋润养心,为上等青白玉。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玉,本品玉圭部分呈长条形,上端磨作三角,下端正方,圭以上尖下方之形指天,属天子专用。圭中部连以玉璧,表明与璧相配的士人身份,此件玉器将古代玉圭及玉璧结合起来,合为一体,寓意美好,配有木质雕海水纹底座,雕工精湛。

玉圭以浮雕太极八卦图案为主纹饰,代表天地万物,此为古代宫廷特有的代表符号和象征,寓意江山永固,寿与天齐的美好含义。玉璧正面浮雕随风而动的谷穗,茎叶清晰可见,面对玉圭所雕太极八卦;另一面环壁浮雕紧密有序排列的祥云纹,下呈透雕海水纹,有吉祥之美意。此件白玉圭璧雕刻太极八卦纹,则取此纹饰有四海升平五谷丰登之意,象征帝王统治天下,能安静四方,为人所仰。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参阅图

3387

明 铜措金银龙纹提梁卣

H: 45 cm.

RMB 800,000-1,500,000

卣为我国古代重要的盛酒器,盛行于商和西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常有「秬鬯一卣」之说,通常被用来盛祭祀用的香酒。青铜卣最早始于商代早期,在商代晚期因其在祭祀、赏赐等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成为备受商代贵族重视的一种铜礼器,体量浑厚、形制多变,装饰华美,处处凝结着商代青铜艺术的最高水平。周人代商之后,铜卣没有因为周人禁酒而一蹶不振,反而在器形、装饰与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成为西周早期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器物之一。随着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铜卣在西周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区渐行衰落,之后除了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还有零星发现以外,这种器物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件提梁卣形取西周经典器型仿制而成,其结构大致分为提梁、卣盖、卣身三个部分。其中,卣盖定呈弧形上用金银措变形凤纹,盖周边有双环,器盖子母口。颈两侧设置活络提梁,提梁连接处圆雕龙首,和活环式链条相连接,提梁躬身,龙首衔活环,卣身纹饰分三层,颈部措变形的兽面纹,腹部措变形的双凤纹饰,足端为细云雷纹。以商周青铜器为宝古来有之,至宋代金石学兴起之后此风尤盛,上至朝廷下到民间文人均对青铜器乃至器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四方搜寻藏而赏之。此举在我国宋代绘画艺术作品中体现较多。同时,在这种社会风尚的影响下,宋代制瓷业才有以上古器物为本制瓷之举,这些做法足见当时商周青铜器对社会风尚的影响至深至重,也对后世的金石学和仿古制器产生深远的影响。至明清,社会文明相对进步,物资丰富,文化艺术发展迅猛,文明的触角再次伸向商周秦汉时期雄奇瑰丽的青铜器及青铜文化。其表现不仅在发掘保护和收集的层面,而是趋向深度的研究和复制。由于青铜器在上古时期均为礼器,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象征意义,且工艺繁杂,成型不易,这种复制或仿制一般要求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作支撑,在多种前提制约下,复制和仿制的过程一般都在宫廷内操作施行,从而也为器物规范的仿制和复制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物资人力保障,使得所制器物尽最大可能的保持了原有的风貌。

此件提梁卣明显系以极为成熟的失蜡法熔铸加措金银工艺而成,其造型规整,纹饰雄浑张扬,熔铸饱满,是物质丰富和文化发达的综合体现,不论远观抑或近瞻,都不失是一件兼具商周遗风和铸铜风格的典型器物。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430

清嘉庆 田黄李佩衡自用印

G: 26 g 1.7 × 1.7 × 3 cm

RMB 100,000-150,000

印文:佩衡诗章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442

当代 郝鸿仁制 模制四君子纹白虫葫芦

H: 19 cm.

RMB 30,000-35,000

款识:郝鸿仁制

此件葫芦范制梅兰竹菊,琴棋书画,传统文人样式。白虫葫芦体型修长,形似油锤儿,入虫于此,要深谙此道之人,出怀即鸣,声缓而长,有秋残凄楚之意,格外动人。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446

民国 官模福寿八宝纹葫芦

L: 12 cm.

RMB 35,000-45,000

款识:道光年制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3455

清乾隆 铜掐丝珐琅花卉笔筒

H: 9 cm.

RMB 50,000-80,000

掐丝珐琅笔筒,方直筒形,倭角内收,下承如意形足。纹饰采用掐丝珐琅工艺,筒身以浅蓝色珐琅为地,掐丝填红、黄、蓝白、绿、黑等色作花卉和人物故事图案,云烟缥缈,楼榭亭台,山石嶙峋、树木葱郁,小桥流水、清幽宁静;渔夫舟上垂钓,隐士行走于山间,他们或驻足攀谈,或独自沈思,或品味议论,情节生动自然而富有生活趣味,如同一幅意境幽远的水墨山水画。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3458

清中期 黄杨木雕「孝经」佛尘把

L: 32 cm.

RMB 25,000-50,000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468

明嘉靖 剔红花卉笔

L: 25 cm.

RMB 100,000-120,000

毛笔呈圆柱形,笔杆略细,笔帽略粗,通体髹红漆。笔杆、笔帽均使用剔红工艺制作而成,其上刻缠枝花,剔刻刀法老到,画面构图完美。在一支细长的毛笔之上,使用剔红工艺雕刻图画,需要作者极高的剔刻技艺,同时需要相当长的制作时间才能完成如此完美的艺术作品,正因如此,此剔红毛笔更显珍贵。

集古·文房陈设专场|佳器精赏


LOT.3481

清「徐三庚」漆沙对联 附信两页

139 × 21 cm. × 2

RMB 30,000-40,000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