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2016秋| 齐白石,为万物写照

2016秋| 齐白石,为万物写照

齐白石绘画的内容、题材、情感等等,大多源自他的生活经验,他描绘经验过的一切,总以为某种经验作为创作的心理背景。他比一般画家有更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农村生活经验,更善于将自己的经验化作艺术的想象和视觉图像。这是齐白石的天才和能力的一大特征。

 

齐白石数十年如一日地笔墨耕耘,如他自己所说“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一生不知作了什么画。花鸟、山水、人物、走兽以及前人不曾画、不想画的东西他都画。自记云:“二十岁后,弃斧斤,学画像,为万虫写照,为白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画过,不能大胆敢为也。”其实,他也画龙,除了耳目闻见之物,他也画幻想之物,只是较少罢了。

——《齐白石研究》郎绍君著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怀念家乡

在齐白石的草虫画和其他花鸟画中经常出现一个词语——“草间偷活”,这其实是画家对自己身处乱世的一种深切感悟。齐白石生活的近百年漫长岁月,正是中国社会最动荡、最苦痛的时期,1915年后,他的家乡湖南便陷入连年兵乱之中,1917年5月,为避兵祸,55岁的齐白石不得不“窜入京华”。身在京师的他却时时牵挂着家乡和家乡的一草一木。

1920年,他在一方“阿芝”朱文印(北京画院藏)的边款上刻曰:“庚申四月,白石自制。时故乡再四兵灾,未知父母何处草间偷活,妻子仍旧紫荆下否?”面对如此乱世,齐白石认为人是无法与命运抗争的。因此,齐白石在卑微且偷活于草间的草虫中寻找到共鸣,常以之自喻。

 


齐白石《梅雀图》

款识:仁辅二兄清属。戊辰齐璜。钤印:木人

年代:1928年作

题签:齐白石梅雀图。新会霍积成堂珍藏。

鉴藏印:宗杰欣赏

尺寸:102cm×27cm

出版:1.《齐白石画海外藏珍》P60-61,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4年7月。

          2.《齐白石全集(第三卷)》P17,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霍宗杰,祖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会城镇,加拿大华人,文物收藏家。现为香港道德会永远会长、香港北大助学基金会永远名誉会长、广东番禺宝墨园永远名誉会长。霍宗杰闲暇之余以文物、书画为乐。霍先生爱国爱乡,将其收藏的文物、古董、图书、字画无偿捐赠给全国各地的文化公益单位,让大量的国宝回归祖国,对弘扬华夏文化、推广艺术贡献良多。

 

寄情于梅

齐白石中年时曾携妻儿租下白石铺不远的梅公祠居住,祠堂周围开满了梅花,齐白石便将梅公祠取名为“百梅书屋”,又在空地处盖了一间书房,取名为“借山吟馆”。齐白石在那里画画刻印,读书写诗,过着乡间文人兼画师的恬淡生活。星转斗移,世事变迁,居京华30多年的齐白石,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段生活的怀念。

 

看梅忆星塘老屋

疏影黄昏月色殊,老年清福羡林逋。

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

 

齐白石曾在《自述》中描述过:“梅公祠边,梅花之外,还有很多木芙蓉,花开时好像铺着一大片锦绣,好看得很。”这种对于梅花的生动记忆始终贯穿在老人的一生中,他甚至镌刻有“知我只有梅花”、“犹有梅花是故人”等印文,也曾题诗“南方多者,松竹山茶,雪里远天涯。惆怅岁寒,朋友长安,只有梅花。

这幅《梅雀图》创作于戊辰(1928年)。枝干造型平实,树干虽然饱经风霜,疤痕累累,但是并没有过度夸张的欹侧虬曲,梅枝柔韧富于生意,用笔也没有那样劲挺孤傲,而是婉转纡徐、平凡质朴,这种平实的造型给人的感觉亲近而自然。栖息枝头的两只雀鸟,和谐生姿,暗喻齐白石和“仁辅”之间的友情,再加上红梅的热烈,更显得俩人情感的真切,可见上款人“仁辅”对齐白石来说必是关系极佳的友人。

 


 

齐白石画“蟹”

 

胡佩衡、胡橐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书中,对他画蟹有具体的介绍:老人研究画蟹壳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五十多岁时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来,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再后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直到七十岁后,才画出甲壳的质感来。即用“竖三块”画壳,其笔墨有力,墨色变化丰富,黑白灰过渡明显,层次分明,质感强烈。他画蟹腿更有绝技,一笔下去即有扁平之感,三节三个样,节节不同。


齐白石《螃蟹》

款识:1.七十老人齐璜为蟹写生,时居旧京西城又西太平桥外。钤印:老木

           2.野口先生明日回国,齐璜画此赠行,时庚午冬。钤印:老木  

年代:1930年作

尺寸:132cm×33cm

 

齐白石画蟹,先用湿墨连着三笔画出头胸,便有了凸凹的意味,然后画钳,再画腿,最后以浓墨点睛。除眼睛和钳之外,他都用中扁锋,下笔有力。尤其是画蟹腿,运笔爽快、挺拔,节与节笔断意连,水墨稍稍洇开,体现出蟹腿上有细绒毛的感觉。

1917年齐白石曾在一册螃蟹图上题道:“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常有螃蟹横行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得知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由此可见白石对螃蟹的观察非一朝一夕,而是用过长期的功夫,故能深知螃蟹的习性,尔后几十年间他对描绘螃蟹的艺术探索。此幅作品描绘了螃蟹从蟹笼中一泄而出的瞬间场景,构图疏密有致,用笔生涩老辣,自然天成。


 

齐白石画“雁来红”

人们一直对齐白石的“红花墨叶”津津乐道,而在墨叶之外,齐白石对红叶也颇有兴趣,雁来红是其中一种。雁来红又名老来红、老来少、老少年等,幼苗像苋菜,到了深秋,部叶转为深紫色,而顶叶则变得猩红如染,由于叶片变色正值“大雁南飞”之时,人们便给它取个美丽的名字雁来红。齐白石晚年特别爱画雁来红,他老家湘潭星斗塘老屋,种有许多的雁来红,他也曾亲手种植过雁来红。他在一首《画老来红》诗中写道:“四月清和始着根,轻锄亲手种蓬门。秋来颜色胜蓬草,未受春风一点恩。” 他画雁来红,一方面寄托乡思,纾解乡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在国画创作上“衰年变法”的成功。

 

齐白石《雁来红》

款识:白石老人制。钤印:齐大

年代:1953年作

尺寸:67.5cm×33.5cm

记录:香港佳士得  2011年秋季拍卖会

 

这组齐白石的作品原为雪江堂珍藏。雪江堂是一家日本贸易公司,由中国政府特许经营艺术品以及钢铁、合成纤维和机器等产品。1963年由西园寺公一(1906-1993)先生创立,并用其夫人西园寺雪江的名字命名。西园寺公一生于贵族家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1930年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外务省工作,之后远赴美国和欧洲躲避战乱。1955年,西园寺公一出任总部位于维也纳的世界和平理事会秘书,在此期间他曾以外交官身份到访中国。其后,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的成员和家人一起搬到北京,并受到周恩来和其它要人的接见。
上世纪30年代西园寺公一结识现藏家,并成密友,这组珍贵作品于1960年后陆续售给现藏家。此收藏作品均附雪江堂说明。

此幅直接用朱砂勾染和点画雁来红,笔法率意,颜色鲜艳夺目,略分浓淡,左上侧振翅飞翔的蝴蝶以重墨简笔写出,直挹特征,虽笔墨结实,画面却因之多了几分活泼与生趣。与右下侧的行书题跋相呼应,画面便形成红与黑、动与静的对比。整体通过雁来红叶片层层重叠形成的韵致,蝴蝶飞翔之态,以及题跋笔意的变化,使简单的画面呈现出生动的趣味。

 


 

齐白石画“秋菊”

白石老人以善画花卉闻名于世,秋菊自然是他尤为青睐的题材,但是他笔下的秋菊一反传统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幽冷意境,追求一种天机自然而又生机活泼之趣。这与艺术家的心境也有莫大的关系。他说:“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

 

画菊花,乳白色的用中锋淡墨双钩,两笔一瓣,用笔要灵活有力。着色的花,先用淡色点出,然后用浓色勾瓣,也有用淡墨勾成后染色的。画花难于有立体感,使花成球状。倘扁平一片,就毫无趣味了。

——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赏析》

齐白石《菊花蜻蜓》

款识:秀珍女弟子清正。白石山翁制。钤印:白石、寄苹吟屋

尺寸:100cm×34cm


上款人:女弟子杨秀珍

齐白石先生的女弟子中,杨秀珍天资聪慧,又能刻苦,深得齐老赏识和器重。杨秀珍(1909-2008),西北大学校长靳极苍先生夫人,1937年即将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时拜齐白石为师。杨秀珍自1941年后,连续四次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每次齐白石都曾为其题词落款20多幅画。齐白石在她画的《东坡观砚图》上题词:“秀珍女弟笔机畅雅,何异男儿,从古以来,书画一道,闺秀无能人,独后画学,当胜于昔也。” 在她画的《虾》上题词:“画鱼虾者能得如此大方为齐门第一。”

 

《秋菊蜻蜓》设色明快艳丽之画风,以花青点染花瓣,气象疏朗,别有情致。展开画卷,几簇菊花映入眼帘,灿然绽放、自然生动、造型洗练;分披的菊叶、欹斜的菊杆、饱满的菊朵,参差错落、极具动态、充满张力。而浓淡绿墨写就的叶片与菊花形成色彩上的反差对比,醒目而鲜明。老人晚期尤喜将写意之花卉与工细草虫融于一图,其花卉多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草虫则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追求一种相反相成的韵味。画面上方空无他物,唯有蜻蜓一只,蜻蜓振翅如临风声,恰如画龙点睛,独树一帜。

 


 

齐白石画“枇杷”

齐白石曾在画中的题诗说,枇杷果像黄金,但不能当作黄金来交换,不过,卖画虽比不上卖黄金,却胜过以文字乞食的文人,“文人比较画师贫”一句,道出了卖画胜过卖文的感慨。由画枇杷想到画家与文人的贫富比较,透露出他的一种怡然自足态度,这样的画外之意,耐人寻味。(郎绍君)

 

齐白石《枇杷》

款识:八十八岁白石。钤印:平翁、寻常百姓人家

年代:1948年作

尺寸:103cm×34cm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他在作品中所表达和流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质朴的农民气质和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分不开。他毕生尤其晚年的创作信手拈来,却“意中有意,味外有味”。

 

《枇杷》创于戊子年,即1948年,白石老人时年88岁。题材取日常小景,通过酣畅的笔墨把生活摄入画面。色彩饱满,以干笔画茎,湿笔写叶,果实攒三聚五各有姿态,笔酣墨畅,挥写自如,奔放奇纵。雄健浑厚,造型简练质朴,画面生机蓬勃,具有强烈对比,冲撞观者视觉,实为难得之作。

 


 

齐白石画“竹笋”

 “充肚者胜半年粮,得志者勿忘其香。”(题《画菜》)“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而作为画家的齐白石,这种情感的最佳表达方式就是绘画了,因此他画了大量的以蔬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是齐白石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齐白石选择了最具人民性的蔬果作为寄情之物,在当时尚未达到温饱的社会中是具有典型性意义的。

 

齐白石《芦笋》

款识:牝鸡司晓妇当家,亲见邻妪事事夸。芦笋本根三载后,满地青叶只开花。东邻妪好理家务,池中芦笋开花,不知其故。夫曰:芦笋三年必须新插,若过三年,开花无笋汝当家,吾故未敢早言,即言之,卿亦不能信也。白石画并题。钤印:钤印:木居士

尺寸:79cm×19cm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